幫你讀懂台商戰略 新南向政策奏效!

綜合報導

幫你讀懂全世界,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丁學文。今天我想跟大家談的議題也很重要,9月8日陸委會委託中經院,發表了一個所謂台商在2021年之後全球戰略的研究報告,研究報告裡面特別提到,其實台商在全世界相對產值比較高的產業,大部分已經移回台灣來生產,可是相對需要大量的低勞工成本,或者低產值的企業,已經往東南亞轉進,這完全符合,新南向政策的一個冀望。

我想基本上大家都知道,其實新南向政策是台灣長期以來,一直在追求的一個目標,那我們看到這個報告的標題,它寫的是,在疫情揮之不去,亞洲戰略整合跟中美對峙的情況之下,其實台商正在找尋下一個,所謂新南向政策的發展。裡面特別提到,在台灣其實大家知道,台灣的製造業,也是非常地全球化,包括紡織、製鞋,甚至做雨傘、做鞋子,這些所謂需要大量的低端勞工的產品,很多都往印度、墨西哥,尤其是東南亞甚至越南在轉移。

而事實上一些高產值的,跟晶片設計有關的半導體的DESIGNHOUSE,很多在這幾年台灣的極力政策加碼之下,也陸續地回流台灣,不過以電子五哥為代表,相對來說規模比較大的一些電子產業,其實越南是主要的大宗,甚至包括所謂我們知道的達新雨衣,它也是以越南為主。

不過基本上呢,這個報告我個人是覺得四平八穩,有框架有內容,但是它的結論主要是在提醒台商們,就是說你可能要試著在中美對峙裡面,想出怎麼跟美國、日本這些企業尋求一些合作,甚至在跨領域上面,找到合作的方式去發展。我會覺得這些報告的內容雖然四平八穩,但是比較偏向框架,沒有具體的屬地主義,跟所謂科技民族主義裡面一些具體的建議比較起來,我覺得是比較可惜的。

事實上如果大家最近幾年有注意到東南亞,其實東南亞的發展,已經不再是以傳統的低成本為主要的競爭力,他們的新創企業這幾年發展得非常快。以今年來說,最有名的一家企業叫BUKALAPAK,BUKALAPAK其實帶動了整個東南亞IPO市場的興盛,以今年1到8月,整個東南亞的IPO的價值,大概高達了84億美元,而84億美元已經創了東南亞IPO市場,有史以來第二高的一個價值,因為去年也沒有這麼高。

事實上到今年為止,我們知道獨角獸的現象在東南亞也非常地興盛,到目前為止,準備IPO的獨角獸超過了12家,而SPAC就是反向併購操作,在亞洲的8個案例裡面,有4個在東南亞。當然最近我們也看到台灣有一個好消息,就是GOGORO它也準備用SPAC在那斯達克上市。

而另外呢,我們也看到美國所謂的BAINCAPITAL,最新的一個研究報告,事實上東南亞整個網路產業,從2020年到2025年會再增加2倍,而這個2倍的數據裡面,更帶動了整個網路發展,過程中移動互聯網的獨角獸層出不窮,FINTECH互聯網交易,甚至所謂的遊戲產業,在東南亞都非常地多,還有我們耳熟能詳的GRAB或GO-JEK。

我想基本上對台灣來說,事實上過去以大部分台商依賴中國的情況,確實已經一去不回,隨著中國的監管趨嚴,隨著中國的勞工跟土地成本的越來越增加,隨著中國本身內縮,對於當地企業的扶持,台商早在5年前就開始往東南亞移動。不過到今天為止,大家也知道東南亞其實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即使是中國,在東南亞也排不到前3個。

所謂的FDI,外國直接投資的前3名,前3名其實到今天為止,還是以日本、美國、歐盟為主,所以台商在進入東南亞的時候,我個人會建議要有3個方向,第一個你必須要知道,雖然它有很大的人口紅利,雖然它的內需市場非常大,可是你必須LOCALIZE,所謂的LOCALIZE就是說,各個國家的文化民族性、政策監管都不一樣,所以過去傳統的,以買地蓋工廠的代工形式,可能在新的時代也不太適合。那你怎麼樣能夠切入內需市場,利用你不太擅長的市場去做生意?我覺得這是第一個,所謂人口紅利攫取的要訣。

第二個,你怎麼樣透過先合資再併購,資本運作的方式,讓台商在東南亞也找到一個方向也很重要。第三個最重要的是,台灣政府還是要有一個明確的政策,怎麼整合台商的能力,在東南亞或新南向裡面,幫台灣另外找到一個契機,我想可能是未來幾年,在去中國化的過程裡面,台商非常需要的一個指引。

以上就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有關新南向政策的一個報告,希望大家喜歡,我們下次見。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