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宜庭 林煜哲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健保署推行「個別醫院總額」新制上路後,中南部醫院傳出有醫生在開藥時,電腦系統會跳出提示,請醫師優先選用價差高、利潤高的藥品,依照成本考量用藥,不過實際詢問民眾,覺得只要藥有療效都可以接受;另外,健保署也表示,新制讓醫院限制門診數量,能讓醫師有足夠時間能夠診治較高難度的病人,落實分級醫療。
病人到醫院看診,拿藥進行療程,不過在健保署推行個別醫院總額新制後,現在中南部的醫院,傳出有醫生在看診開藥時,電腦系統會替藥物做標示,並請醫師優先選用,價差高利潤高的藥品,要考量醫療經濟學的成本效益,對於這個現象。
不過其他藥物有原廠藥和學名藥之分,有的患者也會擔憂,效果是否有所不同,民眾說:「如果藥比較好,比較貴沒關係,一定要先了解說學名藥跟這些原廠的藥,它的差別是在哪裡。」
除了藥費,醫院的年度健保點數,也被要求不可以超過前一年,超過將打折甚至不給付,多看病人等於做白工,拿不到診療費,門診人數恐怕因此受限,病人會掛不到號,還傳出台北可能要漲掛號費,不過院方出面否認。
台大醫院醫務秘書陳彥元說:「沒有一個以院方的出發點來說,你們要限制掛號或者怎麼樣,調漲掛號費這件事情,沒有沒有,目前沒有這樣的計畫。」院方沒有要限制掛號,調漲掛號費目前沒有這樣的計畫。
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說:「學有專長的醫師能夠專注於,診治比較(有)難度的這個病人,讓醫師有充足的看診時間,那麼落實這個分級醫療。」個別醫院總額新制上路,是否影響民眾就醫權益,還得持續觀察。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