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動作搜查跨國公司 中「資訊鎖國」恐變本加厲

綜合報導  / 中國

為了讓經濟發展持續復甦,北京試圖說服外國企業,重新開始投資中國,然而近期一系列以反間諜法之名,限制對外資訊流通的打壓動作反而產生反效果。根據中國央視的報導,北京當局認為,向外商提供調查服務的跨國諮詢產業凱盛融英,實際上是替境外勢力刺探和收買情報,另外財金資訊平台萬得,最近切斷海外客戶訪問權限,中國學術期刊等線上資料庫,也限縮了美國學術機構的查詢權限。疫後中國要發展經濟卻又縮緊國安措施,後續如何發展全世界都密切關注。

中國央視記者說:「國家安全機關工作發現,在凱盛融英內部,通過提高報酬利誘專家回答敏感問題。」5月8日中國官媒在黃金時段,高調報導針對跨國諮詢公司所展開的聯合執法行動。

中國央視主播說:「許多背景複雜的境外機構,為規避我國法律法規和重點敏感行業監管,掩飾弱化境外背景,借助國內諮詢公司等行業竊取我國重點領域,國家祕密和情報。」報導內容直指凱盛融英替境外勢力刺探與收買情報,還進一步報導有受雇的中國專家遭到判刑,殺雞儆猴意味濃厚。CNN北京分社社長蔣欣說:「凱盛融英是對這個具商業重要性,政治敏感度也日增的產業,進行跨機構聯合突擊行動的最新案例。」

近幾個月來先是美國企業盡職調查業者,美思明智集團北京辦事處員工被拘留,接著美國管理顧問公司貝恩,上海辦事處被突擊搜查,另外日本安斯泰來製藥,員工遭控從事間諜活動而被捕,美國晶片製造商美光,也因為涉及「國家安全」而被調查。凱盛融英被指控大量接受境外公司對中國敏感行業的諮詢項目,其中一些企業與外國政府、軍方情報機關關係密切。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說:「這是依據中國法律開展的正常執法行為,旨在促進有關行業規範健康發展,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強調是依法公開執法,大打國家安全牌,而所依的法,外界普遍認為就是引發其他國家反彈,擴大「間諜行為」定義的《反間諜法》修正法案。

國際事務評論員唐浩說:「簡單說反間諜法,就是中共用來升級對外國鬥爭的恐嚇武器。」根據修訂後的《反間諜法》,間諜活動的目標不再僅限於「國家機密」,而是涵蓋所有有關安全及利益的文件和數據,《反間諜法》的適用範圍擴大,執法權限擴張,讓在中國的外企外媒和外國人,很容易就在不自覺中踩到中共所謂的反間諜紅線。

外企要到中國做生意、蒐集市場訊息、競爭對手資訊是基本功,但該如何分辨這些訊息,是不是會被當局定義為事關國家利益的訊息。NGO工作者李明哲說:「中國對間諜罪的定義是完全不是法律定義,而是統治者可以擴張解釋。」

商界人士紛紛表達擔憂,上海美國商會呼籲,應更清楚描述許可的盡職調查領域,否則外國公司將無法投資新計畫,中國歐盟商會發聲明指出這些打壓行動,對於重建企業信心及吸引外國投資並無助益,歐盟駐中國大使庹堯誨也說,這樣的舉動可能非常不利於要吸引更多外資的目標,傷害中國開放經濟的努力。

彭博社記者藤凱特說:「確實有所脫節,中國一方面開放經濟,一方面卻採取調查行動。」習近平的資訊鎖國,也反映在被外媒形容為,將國家數據鎖進黑盒子中的,限制對外資訊流通,讓投資人惴惴不安。CNN北京分社社長蔣欣說:「他們(中國當局)正進一步收緊資訊的流動,進一步限縮外國實體獲取,被認為具敏感性的資訊。」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政府不只加強對專門收集資料的外企施壓,也收緊了外國智庫研究公司,以及其他非金融公司取用中國資料庫,其中包括海內外分析師,都廣泛引用的財金資訊平台「萬得」,及學術期刊等線上資料庫。

CNN北京分社社長蔣欣說:「這條線不僅非常模糊,還不斷在變化。」知情人士透露,一定程度上是因為美國智庫,近期針對中國分析開源數據,在經濟軍事等領域提出報告,協助美方制訂對中政策觸動北京敏感神經,因此擴大訊息審查,延伸內部法律的域外效力,造成的寒蟬效應,會不會令外資加速撒離,疫後中國,所謂國安與經濟的權衡全世界都密切關注。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