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買不到就自己製造」 黃仁勳憂心美科技業

綜合報導  / 中國

AI教父黃仁勳日前對《金融時報》表示,拜登政府為了阻擾中國發展半導體,實施的出口管制措施,已經讓輝達「被綁住手腳」,因為他們無法在輝達最大的市場之一,也就是中國銷售先進晶片。黃仁勳警告,中國的半導體公司已經開始製造自己的晶片,可能會和輝達競爭。黃仁勳更表示,中國是科技產業非常重要的市場,中國如果沒辦法買到他們想要的東西,他們就會自己做,所以美國一定要小心處理對中貿易政策。黃仁勳也表示,可以在台灣以外的地方製造尖端晶片,但中國市場卻是不可能被取代。

輝達執行長暨創辦人黃仁勳(2019.12)說:「大家好,歡迎大家來NVIDIA GTC,以上就是我講的所有中文。」用中文向大家問好,輝達執行長暨創辦人黃仁勳,2019年到中國蘇州,開頂尖人工智慧開發人員大會,當時掀起一陣旋風,黃仁勳日前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也坦言不能放棄中國市場。

黃仁勳認為,雖然大多數尖端晶片都在台灣製造,但理論上,晶片可以在台灣以外的地方製造,中國市場卻無法取代,專家解讀,同樣認同黃仁勳想法,財經專欄作家游庭皓說:「尤其(中國)是全球終端市場的製造國,所以不管你製造多先進的製程,最後還是由中國來進行組裝。」財經專欄作家游庭皓說:「目前為止,在2025年前,中國有機會在成熟製程,他都能達到自我供給,幾乎來到5成以上。也就是說接下來一段時間,成熟製程的報價,一定會下跌,所以輝達其實所做的評論,長期來看就是一個,(中國)他遲早會跟上的一段距離,所以我可以理解,在整個中國市場當中,他認為這個市場是不能放棄的,是沒錯。」

針對美中晶片戰爭,根據金融時報報導,黃仁勳也表示,如果中國買不到想要的東西,就會開始自己製造,這會對美國科技業造成傷害,因此美中關係緊張之際,必須更謹慎處理經貿政策,財經專欄作家游庭皓說:「分為短期和長期,短期的部分,由於中國在先進製程上,缺乏相關技術和設備,所以沒辦法被迫,他一定要(急)下單,所以這一次關於輝達財測的提高,有一部分人認為,尤其這些投行分析師,就相信中國很有可能在未來,禁制令完全發酵之前,他搶著急先下單。第二點就是未來產能的復甦之路,因為我們都很清楚,中國在成熟製程上,他擁有了一定程度的技術效果,接下來的觀察第一件事情是,如果未來,如果我們從2021年的角度來看,台積電還是全球最大的成熟製程喔,每個月大概月產是8萬片,但如果是以我們講的,中芯上海華力,陸系廠商來看,每個月也就3到5萬片,所以過去兩年,你看中國大陸之所以在半導體層面,幾乎被歐美壓著打,不只是因為技術問題,因為他產能也沒開出來。後續跟歐美的系統商,或是台韓的半導體商購買,其實就非常輕鬆,現在的問題就在於,由於全球的競爭格局,已經成立了,所以全球製程的產能預估在2025年,在中國的上海華力或是中芯,就會陸續的超過聯電三星,以及世界先進,也成為全球第二大半導體的成熟製程商。」

金融時報報導,根據輝達的年度報告,截至2023年1月,包括香港在內,中國銷售額超過五分之一,台灣則超過四分之一,而根據去年的數據,輝達有超過120億美元的年收入,幾乎是總收入的一半,可能受到潛在區域衝突的影響。

財經專欄作家游庭皓說:「所以總規而言,我認為其實輝達所強調的,他是一種良性的互動,這中美之間的競爭,我們某種程度來看,應該算是競合,一定會有部分合作的存在,只不過在各自進行技術上的迭代,大家一定會往自己的競爭方向前進。」專家也分析,失去中國市場,未來可能就是中國全面崛起,短期內可以封鎖中國,但長期來看,萬一中國真的走出自己的路,恐怕就再也不需要其它國家。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