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解封後經濟仍疲軟 恐釀全球「負面連鎖」

綜合報導  / 中國

中國華北大淹水,造成嚴重的人命與財產損失,恐怕將會加劇中國經濟低迷態勢,歷經3年疫情,中國在2022年底突然取消一切清零封鎖限制,原以為經濟可以因為國界和市場的再度開放,可以大勢回歸。但以2023年上半年各項數據看來,仍然疲軟不振,即使北京祭出新措施要全面恢復和擴大民間消費,以刺激經濟增長,不僅民眾沒信心,外國企業也警示收益的放緩。包含房地產、失業率、地方政府負債等等內部結構性問題若未能找到有效解方,長期來看,恐怕也將對全球經濟造成負面的連鎖效應。

中國民眾說:「現在老百姓都挺窮的沒有錢。」歷經3年疫情,中國重新開放,然而從2023年上半年數據看來,不僅沒有預期的,經濟發展大勢回歸,更只見疲軟不振,博社經濟學家歐爾立克說:「李強中國國務院總理,敦促中國地方城市,採取更多舉措,支持健全的房地產市場發展,中國的國家規劃機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宣布對擴大消費的支持。」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7月31日公布20項新措施,希望能釋放消費潛力,帶動經濟增長。中國民眾說:「就是買什麼都跌,房產也不知道能不能增值。」然而不只人民沒信心,國際企業態度也不樂觀,路透社記者說:「從民生消費品龍頭聯合利華,到汽車大廠裕隆,國際企業示警,在中國的收益放緩。」即便近來中國股市有所反彈,彭博社報導卻認為,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華爾街國際金融服務巨頭,摩根士丹利更建議投資人,應該利用這波反彈獲利了結,還將中國股市的投資評等,由「加碼」降為「持有」。金融時報記者洛奇特說:「外國投資者向中國股市,注入的資金,六年來首次低於,其他亞洲新興市場。」許多結構性挑戰,仍然籠罩著,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彭博社記者說:「在2023年可以看到,在部分地區非常戲劇性的,房屋價格下跌。」中國房地產業陷入深度衰退,蓋到一半或看似廢棄的住房工程,大城市的樓房空置,日經新聞報導在安徽銅陵市,甚至出現買一層送一層的促銷方案,仍然乏人問津,中國地方政府縮減固定資產投資,做為主要財源的土地銷售收入,相較去年同期銳減21%,也導致一些地方政府的,負債比激增。

中國有十個省市的債務,面臨再融資壓力風險,天津2022年的債務,是收入的近3倍,廣西的債務比是144%,雲南和貴州的債務比,分別是172%和164%,記者說:「這個國家面臨勞動力萎縮,因為低生育率及人口老化,得以找到工作的年輕員工減少,國家面臨創紀錄新高的青年失業率。」中國6月的16到24歲青年失業率,高達21.3%,創下歷史新高,也是連續第3個月破20%,此外中國家庭的負債,占GDP比重升到了63.5%,接近IMF先前對金融風險警示,所設立的紅線65%,這都使致力恢復經濟成長動能的,中國政府面臨更大的壓力,而經濟成長疲弱,將使一些省分更難償債,導致進一步減少投資。

記者說:「專家警告中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也就是經濟快速成長後,陷入停滯難以增長。」內部結構性問題不解決,外部又有美中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都讓外資難以回流,政治信心經濟三大危機,不只困擾整個中國社會,長期而言,恐怕也將對緊密連動的全球經濟,造成負面連鎖反應。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