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教父」前美國務卿季辛吉逝 享嵩壽100歲

華視新聞綜合報導  / 美國

對美國外交政策影響深遠的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29日在康乃狄克的家中過世了,享嵩壽100歲。人稱「外交教父」的季辛吉,在美蘇冷戰時期制定了所謂的「低盪緩和」政策,緩和了美蘇兩大超強的緊張關係;同時想藉中國牽制蘇聯,因此密訪中國,促成前總統尼克森1972年訪問北京,為美中兩國關係正常化鋪路。不過他一生最大的敗筆,是促成巴黎和平協約,讓美軍自越南脫身,但最終卻導致民主的「越南共和國」淪陷,讓季辛吉獲得的諾貝爾和平獎蒙塵。

今年年初,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訪問中國,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當時間諜氣球事件讓美中關係大倒退,中國切斷了美中所有的溝通管道,讓美方擔心誤判造成美中衝突。在這樣的背景下,請出季辛吉居間穿梭,可見人稱外交教父的季辛吉至今仍有極大的份量。猶太裔的季辛吉在前美國總統尼克森與福特時期,出任國家安全顧問和國務卿。

那時美蘇兩大強權劍拔弩張。務實的季辛吉打出三角外交牌,藉著與中國關係正常化來牽制蘇聯,同時讓美蘇保持緩和關係,好讓美軍能從越南戰場的泥淖裡抽腿,讓美國能空出雙手全力拼經濟。

其中,季辛吉的「低盪」外交政策緩和美蘇關係,使尼克森總統與前蘇聯總書記布里茲涅夫,簽署了「第一階段限武條約」和「反彈道飛彈條約」,讓世界遠離核子大戰的危險。

同時季辛吉兩度密訪北京,搞出著名的乒乓外交,促成尼克森1972年訪問北京,會見中國毛澤東,並為1978年卡特時代美中建交鋪路。然而台灣卻成了犧牲品,不支持兩個中國、不支持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獨的政策,都是季辛吉定調的美國對台政策。種種布局的目的,是讓美軍撤出越南戰場。

美國胡蘿蔔棍棒併用,促成美國、北越、南越達成巴黎和平協約,季辛吉1973年因此得到諾貝爾和平獎。時任國國務卿季辛吉(1973)說:「在我一生公職生涯裡,沒有任何東西能像這座獎項令我激動。」

但是兩年後,民主的越南共和國卻淪陷赤化,讓季辛吉的和平獎成了莫大的諷刺。季辛吉離開公職後,仍在國際舞台發揮影響力,包括烏俄戰爭爆發前,提醒世人如何避戰。可惜各國權衡利害,未採納季辛吉的建議,最終未能避免戰爭。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