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 中國
太空競賽在各國之間展開,尤其北京當局動作頻頻,2023年中國航天發射任務來到將近70次,刷新歷史紀錄,而且中國積極發展的領域,不只涵蓋引發台灣國家級警報的探索太空類衛星,還有氣象觀測,以及探月類任務。相比之下,美國去年雖然發射任務數量仍位居第一,但繼1972年「阿波羅」計畫首度登陸月球以來,美國航太總署要讓太空人重返月球的計畫卻一延再延,日前再度宣布推遲至2026年。
中國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緩緩升空,成功將愛因斯坦探針衛星送上軌道,中國科學院研究員李明濤說:「愛因斯坦探針衛星,是一顆X射線空間天文台,有望捕捉超新星爆發的第一縷光,幫助搜尋和精確定位引力波源,發現宇宙中更遙遠更暗弱的天體。」
中國和歐洲太空總署聯手技術突破,衛星上配備的「龍蝦眼」,能夠觀測太空X射線,有望進一步探索超新星和黑洞,而在那之前,2024年開門紅的中國航太任務,是它,用來獲取全球大氣環境資料的,天目一號氣象星座15至18星,1月5號新年打頭陣順利升空,中國近期航太任務行程滿檔,9日北京再釋出新消息。
中國央視記者說:「嫦娥六號探測器產品,分別搭乘安-124和運-20飛機,抵達海南美蘭國際機場,隨后通過公路運輸方式,運送至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後續按計劃進行,發射前各項測試準備工作。」作為探月計畫之一,嫦娥六號預估今年上半年實施發射,北京當局動作頻頻,不難看出試圖超歐趕美,成為太空大國的野心,光是去年發射的航天器數量,就刷新歷史紀錄。
中國央視記者說:「2023年我國成功實施了,近70次航天發射任務,發射200餘個航天器,其中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發射成功率繼續保持100%,累計發射次數突破500次。」根據太空情報網站統計,2023年發射數量,美國占全球第一,中國則以全年67次排名第二。
不只發射數量緊追在後,中國太空火箭發射場廣泛分布,從內陸海島到海上 ,總共有5座發射中心,包括中國首座火箭發射中心,位在甘肅和內蒙交界的「酒泉」,從原來的軍事用途,到後來著重太空任務,成唯一的載人太空任務基地,而山西省有「太原發射中心」,以飛彈靶場起家,配備東風洲際彈道飛彈,是和美國進行核武對抗的要地。
而日前發射越過台灣上空衛星的,西昌發射中心,位於內陸四川山區,發射風險相對較高,卻突破困難,承擔中國自主衛星導航系統「北斗」的發射任務,,再來第四個啟用的文昌太空發射場,則位在海南島,臨海優勢讓這一發射中心,更容易從海上回收衛星太空船,至於山東海上發射場「東方」,2019年才開始運作,主要發射商業衛星,也和海軍軍用飛彈發射技術密切相關。
對比中方積極發展太空領域,美國太空任務重點之一的,探月計畫卻似乎卡關,工作人員說:「543,點火,然後升空。」美國民營太空機器人公司主導的,月球登陸器「遊隼號」8號升空,50年來美方首度,要將機器人送上月球,原以為能成功,卻傳出發生故障,燃料嚴重流失,無法在月球軟著陸,這無疑是項重大打擊,隨後美國A,也宣布壞消息。
美國國家航太總署署長尼爾森說:「阿提米絲世代已做好準備,準備好讓人類重返月球,然後帶領我們走得比以往更遠。」先前的信誓旦旦如今似乎有些漏氣,阿提米絲3號,載人重返月球任務確定再度延後,從2025年推後至2026年,外媒報導指出,主要原因是合作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開發的星艦,技術仍未成熟。
不過運載火箭有疑慮以外,SpaceX旗下星鏈業務仍持續發展,今年將推出全新服務,主打在看得到天空的地方,智慧型手機都可接收衛星網路,即使身處收不到訊號的偏遠地區,也能用手機發送簡訊,太空領域正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中美角力如火如荼展開中,「太空強國」地位誰也不讓誰。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