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塊交接地震頻繁 日本住宅「三工法」抗震

陳鋼 林裕珊 報導  / 日本

1月發生能登半島地震的日本,這次高度關注花蓮地震,畢竟日本和台灣一樣,都是地震頻繁的國家,而近年日本也越來越重視建築抗震程度,除了最基本的耐震,還有免震以及制震工法也廣泛被運用,讓房屋更堅固,但日本媒體指出,能登半島地震中,房屋倒成一片的景象,也凸顯日本還有部分地區,房屋在抗震方面仍做得不夠。

日本記者羽島寬成:「這是裝了免震裝置的住宅,雖然感受得到搖晃,但感覺就跟搭電車差不多。」震度6強的大地震,和這次花蓮地震差不多程度,房屋搖晃程度卻不大,靠的是抗震工法中的「免震」技術。日本記者(聲源):「免震就是在建築物,和地基之間的免震層,設下特殊裝置的構造,讓搖晃不容易傳遞到建築物。」

「免震」是靠滑動式的隔震墊,搭配多層橡膠隔震器,在地震時讓房屋立刻回到原位,減輕約60%的搖晃。地震頻繁的日本越來越重視房屋抗震,以保護居民生命安全。除了最基本的「耐震」,也就是加強結構,避免房屋倒塌,主流抗震工法當中,還有所謂的「制震」。日本記者(聲源):「所謂的制震就是,在住宅的梁柱設下制震器,吸收傳遞到建築物的震動。」呈現A字型的制震器,裡面安裝了抗震工法中,常被用上的高減衰橡膠,達到吸收震動能量的效果。

花蓮日本人會幹事溝淵剛:「啊等等晃好大,感覺跟至今經歷過的地震完全不同。」而這次花蓮地震,專家研判,與1月發生的日本能登半島地震,同樣屬於逆斷層型。但相較之下,能登半島卻有不少木造房屋被震垮。日經新聞報導,日本現行的抗震標準,是震度6強到7都不倒塌,但能登半島符合這個標準的住宅很少,以重災區珠洲市來說,截至2018年底,達到標準的只有51%。能登半島地震也讓日本部分地區,房屋抗震化程度不夠的問題浮上檯面。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