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 美國
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的凱伊大橋被貨輪撞斷,再次暴露美國基礎建設的脆弱。有報告顯示,美國有4萬6000座橋梁老化狀況不佳,其中1萬7000座橋還面臨一次撞擊就倒塌的危險,之前也發生過類似的斷橋事故,總統拜登也趕赴斷橋現場視察,承諾政府會提供大橋修建的所有費用,並預計在5月底之前,讓巴爾的摩港全面恢復通航。
巴爾的摩凱伊大橋遭貨輪撞斷,造成6名橋上施工的工人落水死亡,一個多星期後,美國總統拜登於5日搭乘專機,在空中視察災情,並聽取當地官員簡報,拜登表示,重開巴爾的摩港是首要任務,預計五月底之前,可全面恢復通航,美國總統拜登說:「我的政府承諾,致力確保這場悲劇的責任方賠償損失,並在法律允許的最大範圍內追究責任。」
拜登承諾政府將支付修建大橋的全部費用,但聯邦官員認為可能需要至少20億美元,這還得共和黨的支持,兩黨恐為此再爭鬥,而就在拜登視察的同一天,搜救人員發現第三具遺體,馬里蘭州長摩爾說:「這是前所未有的情況,對吧,被這麼大的貨輪撞上,很難理解哪些基礎設施,能承受這種程度的撞擊和直接撞擊。」
這艘懸掛新加坡國旗的達利號貨輪,準備前往斯里蘭卡,在3月26日凌晨12點39分離港後,時速不到15公里卻狀況不斷,45分鐘內各式警報響起,1點25分,斷電貨船失去動力,駕駛緊急對外求援,並通報橋可能被撞,但即使是以最快的時間下錨,試圖固定船隻,最後仍來不及阻止悲劇發生,倖存者Larry DeSantis說:「不到一分鐘整座橋就消失了,一切發生這麼快,我們誰會想得到。」Uber司機Gayle Fairman說:「如果我的乘客不是晚點上車,橋塌時我們可能在橋上了。」
達利號失去動力,究竟是人為疏失還是機器故障,調查結果恐耗時12到24個月,有分析師預估,賠償金額最高恐達40億美元,將創下航運保險最高賠償,紐約時報更報導,達利號的船東,是中國兩家造船廠的大股東還是名日本人,分析指出這樣外國企業,控制中國造船廠的狀況並不常見,然而肇事的達利號,重量9.5萬噸航行速度緩慢,官方指大橋結構也沒問題,為何造成如此大的破壞,不少專家表示,原因在撞上橋梁的重要結構橋墩,引發災難性的連鎖反應。英國結構工程師學會前主席佛斯說:「這艘貨輪顯然撞上大橋的支撐結構,大橋坍塌不意外,因為支撐結構非常脆弱。」
但也有部分專家認為,矗立47年的凱伊大橋,當年的設計沒法預防大型貨輪撞擊,隨著時代進步貨輪噸位越大,光是過去10年,貨櫃船平均載貨量就增加約50%,即便橋梁周邊加裝了被稱作為海豚的防護物體,以阻擋偏航的船隻衝撞,但達利號似乎是「以某個角度」駛入,而像這樣的橋梁,若沒有額外保護基礎措施,面臨的風險也越來越大,美國官員也心知肚明,美國運輸部長布塔朱吉說:「我們知道這座1970年代建造的橋梁,當初橋墩沒有承受大力撞擊的設計,無法承受一艘2億磅的船隻直接撞擊。」
這並非美國第一起斷橋事故,不少人更想起2007年8月1日,明尼蘇達州密西西比河大橋,在傍晚交通尖峰時段突然崩塌,造成13死145人受傷,調查結果指出,橋梁結構薄弱且負載過重,根據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報告,美國61.7萬座橋梁中,約4.6萬座橋梁結構老化狀況不佳,其中1.7萬座橋,還面臨一次撞擊就倒塌的危險,美國坎布爾大學海運專家莫科格力亞諾說:「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理所當然認為所有事情,都能按部就班進行,到了出錯的時候,我們才開始改變規章制度,要知道,航運業的法規是用血寫成的。」
因為長年投資金額不足等問題,美國難以更新日益老化的基礎建設,在總統拜登大力推動下,2021年,兩黨好不容易攜手通過1.2兆美元的基建法案,但有共和黨議員批評,花在道路和橋梁上的錢僅一小部分,分析更指凱伊大橋重建,就算資金到位進度也不樂觀,包括橋梁設計,審核發照流程等仍有諸多變數,預估重建需要耗時5至7年,考驗重重。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