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隱私保護」新標準 蘋果AI戰略不拚第一

綜合報導  / 美國

蘋果進軍AI市場腳步雖慢,但向來著重隱私安全的蘋果,推出一套「私有雲」的運算方式,強調絕不存取用戶的資料,一切以滿足用戶需求為主,有觀察分析,蘋果在AI領域想主導的不是技術,而是建立隱私保護的新標準。

蘋果軟體工程資深副總Craig Federighi 說:「你的數據絕不會,被蘋果儲存或存取,這專門滿足你的要求,就像你的iPhone一樣。」蘋果進軍AI慢半拍,有觀察指蘋果其實聰明地,再次展現自己的品牌價值,也就是保護用戶隱私及安全性,強調所有功能都在設備端運作,不會傳送至任何伺服器,而如果運算需求過大,則能啟用私有雲端技術處理。

蘋果軟體工程資深副總Craig Federighi 說:「獨立專家可以檢查這些伺服器上,運行的程式碼以驗證此隱私承諾,事實上私有雲運算通過加密技術,確保你iPhone iPad和Mac ,拒絕與伺服器對話,除非軟體被公開紀錄以供檢查。」

觀察認為蘋果戰略目標更大,要主導的不是AI技術,而是隱私安全的標準,曾是OpenAI共同創辦人之一,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很不滿,10日在X平台開罵說,如果蘋果把OpenAI,整合進入IOS作業系統,將下令旗下所有公司禁用蘋果裝置,這是無法接受的安全侵害問題。

CNN主播說:「蘋果想要打造車子,電動車,但現在他們說,或許就算了吧。」蘋果招牌近來黯淡無光多面受敵,有評論認為經營決策可能出問題,團隊全力投入AI,全因規劃十年的電動車泰坦計畫,目標推出沒方向盤,全自駕的電動車,砸下超過100億美元,超過台幣三千多億,從特斯拉賓士谷歌挖人才,最後連個影都看不到,分析指高層定位搖擺不定,自駕技術開發太難等,都是造成蘋果玩不下去的原因。

CNN記者說:「第一做車毛利率不會比Apple,任一款旗艦級產品高,像是iPhone,第二點是電動車市場改變大,幾年前獲利豐碩令人興奮,變成銷售失望競爭激烈,蘋果失誤不只如此,Vision Pro頭戴VR裝置,遭用戶批戴起來沉重不適,就像臉上綁了台電腦,還賣3500美元折台幣11萬,根本不值這個價錢,更別提僅次美國的重要市場中國,又受到華為等國產產品反撲,美中地緣政治緊張影響,產品在中國需求大降溫。

路透記者(01.2024)說:「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蘋果在中國面臨壓力,週一蘋果中國官網顯示,正在進行打折,這對這家科技巨頭來說,是罕見的做法。」蘋果還被歐盟指控,壟斷音樂串流付費管道,濫用市場主導地位,遭罰18億歐元,折台幣超過600億,美國司法部與15個州聯合控告,蘋果涉嫌壟斷智慧型手機市場,還私下向軟體開發商,信用卡公司收費,導致消費者得負擔更高價格,來推升蘋果獲利。

美國司法部長賈蘭德說:「對消費者而言,這意味選擇更少,更高的價格和費用,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和配件品質低,蘋果及競爭對手的創新更少,分析師郭明錤,在社群平台X發文解析,蘋果與OpenAI之類合作,能否提升競爭優勢,還是要看合作方式與產出,並推測與OpenAI合作,可能主要是AI Wrapper模式,由蘋果設計APP的使用者介面,實際推理靠合作廠商AI模型與算力,長期來看正向看待蘋果AI投資,有助硬體換機潮與服務業務,但短期內要有營收和利潤不容易,蘋果AI一戰能否成功,只能靜待時間給答案。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