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戰用核武」逐年增 人類史上最危險時期之一

綜合報導  / 中國

烏俄戰爭和以哈戰爭遲遲看不到終點,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所長認為,目前人類處在史上最危險的時期之一。年度報告中,指出儘管全球核彈數量下降,但作戰用核彈,卻是逐年增加趨勢,中國是俄羅斯美國之後,第三大核彈頭庫存國家,目前庫存500枚,比去年增加90枚,也是中國首度將核彈頭納入經常戰備,而中國擴大核武庫的速度,比任何其它國家都快,而且按目前的速度估算,中國核彈頭數量,到了2030年可達1000枚。

飛彈發射器準備就緒,俄羅斯和白俄羅斯軍隊,11日舉行第二階段戰術核武演習,外界解讀,這是要回應法國總統馬克宏,關於北約國家,不排除向烏克蘭部署軍隊的言論,俄羅斯動作頻頻明示暗示,可能動用核武來防衛自己,眼看核武戰爭一觸即發。

NHK記者說:「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週一在年度報告中,公佈這項發現,報告表示2024年1月,估計有1萬2121枚核彈頭,比去年同期減少391枚。」儘管全球核彈數量下降,但作戰用核彈,卻呈現年年增加趨勢。而且在烏俄以及以哈戰爭背景下,這份報告認為,人類處在史上最危險的時期之一。

NHK記者說:「俄羅斯估計擁有5580枚彈頭,其次是美國有5044枚,這兩個國家,擁有全球總庫存的約90%,中國擁有第三大核彈頭庫存,是500枚 比去年增加90枚。」

這份報告推測,中國首度將核彈頭,納入經常戰備,是第一次在和平時期,部署少量核彈頭在飛彈上,而且按目前的速度估算,中國核彈頭數量2027年,可能達700枚以上,2030年可達1000枚,NHK記者說:「報告還表示十年後,中國擁有的洲際彈道飛彈數量,可能超過俄羅斯或美國,研究所評論表示,中國擴大核武庫的速度,比任何其它國家都快。」

華府智庫,資訊技術及創新基金會,公布報告指出,美國發展高科技核能的能力,落後中國15年,主要原因就是中國政府支持,提供資金,讓中國核能具有優勢。

WION主播說:「中國新型第四代核反應器,已經開始商業運轉,這是世界上第一座此類核反應器。」全球首座第四代,高溫氣冷球床核反應爐,2023年12月,在中國山東開始商轉,根據「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宣稱,這項設施,使用了超過2200項世界首創設備,可見實力驚人。

資訊技術及創新基金會的,報告中更指出,中國有27座核反應爐,正在興建當中,平均興建時程是7年,遠遠快於其它國家,不過中國核子技術蓬勃發展,恐怕讓台海局勢緊張。

美國前總統川普任內,擔任國防部副助理部長的柯伯吉,在倫敦出席智庫,「政策交流」活動,與英國保守黨籍,前國防大臣法對談,他指出中俄積極合作,這凸顯出美國釐清對外,作為優先次序的重要性。

前美國國防部副助理部長柯伯吉說:「我想習近平和北京顯示出,中國在觀察台灣和美國的決定。」柯伯吉表示在烏俄戰爭中,歐洲有條件有能力有責任,投入更多資源強化自我防衛,美國必須保存實力做準備,在中國侵略台灣時,打敗中國。

前美國國防部副助理部長柯伯吉說:「我認為真的能夠嚇阻習近平,如果不幸嚇阻不成,中國侵略台灣時,打敗中國,只有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地點,使用種類正確的軍事力量。」柯伯吉說,如果依循冷戰邏輯思考,當時西方的主要對手,是歐洲和蘇聯,美國因此集中資源在當地,但如今面對中國勢力不斷擴張,美國轉而聚焦亞洲和中國。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