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洛彤 黃彥傑 報導 / 台北市
美中關稅談判大戰,台灣能否突破夾縫求生?總統賴清德因應關稅風波,進行第一場的下鄉座談,邀集台中當地的機械器具業者開會討論,並且宣布台灣是美國政府列在第一批的談判名單中。經濟部長郭智輝,10日時也宣布未來10年,會加大對美國的採購2000億美元,提升對美國的談判誘因。
總統賴清德親口證實,台灣列在美國,第一批談判名單,面對關稅海嘯不敢大意,產業座談走出官邸,前進台中匯集業者意見,機械公會理事長莊大立說:「現在再加上對等關稅再下來,我們真的很怕最後一根稻草,(美方提到的)洗產地這邊,我們機械公會,我們在開會的時候,也很樂意幫政府做把關、做監督。」總統賴清德說:「我相信今天在做各產業代表,都很樂意跟政府合作,來解決美國要求的,這個洗產地的問題。」
因應美國提高關稅衝擊產業,除了日前行政院擬定的,9大面向20項措施,總經費880億元預算,對內強化輔導、補助,對美談判也要拿出籌碼,除了解決洗產地問題,其中一項方法,就是擴大對美採購,經濟部長郭智輝(4.10)說:「我們盤點政府的部分,應該有2000億美金(採購)可以談。」
我方預計擴大對美投資、採購,經濟部長郭智輝透露,在能源採購上,除了投資阿拉斯加的天然氣,還有科技上的能源、發電機等可以購買,工業相關與農業產品,也都在採購名單中,再整合民間採購量,統籌為談判籌碼,期望提升對美國的談判誘因,幫助台灣度過這一波經貿衝擊。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