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農台北一家親

馮秀華 報導  / 台北市

  族群融合是大家關切的問題,在大人的世界裡,這個問題有太多的困難需要克服,可是在孩童單純的心靈當中,經由接觸體驗,比較容易踏出了解和尊重的第一步,汽車廠商與台東布農文教基金會,舉辦了一項「布農、台北、我的家」這個活動,讓台北和布農的小朋友經由通信相互了解,再到兩地實際的互訪,體驗彼此的生活。

  童稚的言語,代表了台北小朋友對布農族的好奇,一封又一封的信件,傳達了兩地小朋友純摯的情誼,有人挖空心思,在信件內容上引人入勝,有人別出心裁,將活動所有相關資訊集結成冊,他們共同的心願是,早一點接到對方的回信。

  慧柔的苦心,沒有白費,他的布農小筆友胡建成,不但憑想像畫了一幅慧柔的畫像,還寫了一首很酷的小詩給慧柔。通信了一個月,未曾謀面的小筆友終於見面了。

  偶像歌手郭富城和漫畫美少女戰士,經常出現在布農小女生美貞寫給筆友郭文的信裡,而擅長美術勞作的郭文,則用一雙巧手,把每封信都剪貼成動物的外型,多樣的色彩,活潑的圖案,處處可見用心,兩人除了通信,還在夢裡相見。小朋友期盼相見的心願,在群山環繞的台東布農部落實現了。

  這是布農族「愛的鼓勵」,「達馬撒」是布農語「力量」的意思,七十一位台北的小朋友和五十位布農的小朋友,在兒歌童謠聲中,揭開了「布農台北」族群融合活動的序幕。學習布農文化的第一課是狩獵,就是把石板、樹枝、樹皮做成簡單的陷阱,來獵捕動物,小朋友聚精會神的觀察、討論,再動手製作,興致勃勃的做一名布農小獵人,走到玉米田,找到了成熟的玉米,再把外皮剝掉,看起來不是難事,小朋友都躍躍欲試,結實的布農小男孩,手口並用,動作乾淨俐落,台北的小女生,面對著一層又一層的玉米外皮,倒有點手足無措呢,有人加油,有人指揮,這位小朋友終於找到一根玉米,奮力的摘下,這是群策群力的收穫,得來不易。

  但是野炊,那可就是真正的考驗,台北的小朋友大嘆升火不易,認為布農的小朋友比較在行。這頓午飯,可能是許多小朋友第一次為自己做飯吃,好吃不好吃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自食其力的過程。

  布農的圖騰,以菱形為原則,由百步蛇的花紋演變而來,色彩、形狀,千變萬化,小朋友人手一枝彩筆,描繪出一幅幅新的布農圖騰,琳琅滿目。傳統的布農服飾,以白、黃、黑、紅、綠為基本顏色,並以對稱的方式編織,每位小朋友領到其中四個顏色,各有六根,便左一根、右一根,全神貫注的編織起來。布農的雕刻,別具特色,這個課程的重點是讓小朋友臨摹一幅雕刻,並且賦予這個雕刻作品一個想像的故事。

  來到台北的活動依舊多彩多姿,小朋友坐了捷運,參觀了科技大樓,還在回音有1.7到2.1秒長的國家音樂廳內,表演了布農族愛的鼓勵,大呼過癮。聽大姊姊說冷氣出口在椅子下,大家低頭尋找,舞台上精緻的管風琴,頭頂上可以放下來清洗的水晶燈,都令小朋友嘖嘖稱奇。

  速食店裡辦慶生會,是台北小朋友很流行的慶生方式,這種台北文化,對布農小朋友來說並不稀奇,因為西式速食攻城掠地,早在鄉鎮也紮了根,布農小朋友對麥當勞叔叔,和台北小朋友一樣熟悉,經過多日相處,負責照料小朋友的恩物工作坊的大姊姊承認,他們對布農的孩子,多一分心疼。

  在活動過程中,兩地小朋友表現得一樣好,但布農小朋友總認為,台北人與他們不一樣。您瞧,台上舞動的布農小男孩,舉手投足之間多麼有麥可傑克遜的架式,可見表現是因人而異,不能用族群去劃分,小朋友對彼此的看法反而真實又坦率。

  活動進入尾聲,台北的小朋友已解散返家了,布農的小朋友則在上火車前,去體會一下台北人最通俗的休閒活動:逛街,氣派的門面、豐富的商品,要這些小朋友不心動也難。

  幾位已經解散回家的台北小朋友,又趕來向布農的好朋友道別,並且相約要常常連絡,做永遠的好朋友,族群融合,從小做起,盼望小朋友友誼的火種能分享你我,讓這片美麗大地上所有的人,都能打破族群藩籬,融為一體,共同打拚。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