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棉條勿當護墊用 破皮感染恐送命

衛生棉條勿當護墊用 破皮感染恐送命 | 華視新聞
食藥署提醒女性,不要在非經期中使用衛生棉條。(圖/pixabay)

曾珮華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許多女性在生理期時偏好使用衛生棉條,尤其在台灣濕熱的夏天,使用棉條相較於片狀的衛生棉,感受上清爽許多。然而若分泌物較多時,想使用棉條取代護墊、保持乾爽,卻有增加陰道壁摩擦破皮的風險,嚴重時可能導致傷口細菌感染。食藥署提醒女性,不要在非經期中使用衛生棉條。

避免錯誤使用 清潔雙手.勿使用超過8小時

衛生棉條是醫療器材的一種,亦稱為棉條,主要是使用棉、人造纖維或這兩種材質混合而製成,可以置入陰道中吸收經血,作為女性月經來潮時所使用的衛生用品。女性陰道壁有液體滋潤作為保護,若在非月經期間將衛生棉條置入當作護墊使用,衛生棉條將吸收水分,致陰道壁變得乾燥,增加陰道壁摩擦、破皮的風險,嚴重時可能會導致傷口細菌感染。

食藥署表示,衛生棉條的使用時間應為月經期間,切勿於非經期中使用衛生棉條。而其他衛生棉條常見的錯誤使用習慣還有,更換前未徹底清潔雙手、超過8小時未更換、使用衛生棉條游泳或泡湯後未立即更換、使用吸力過強的衛生棉條導致陰道周邊組織破皮損傷、或將衛生棉條放置於浴室等潮濕處導致發霉等。

太久沒換棉條 加國少女死於「中毒休克症候群」

食藥署提醒,民眾在使用衛生棉條時,務必要定期更換,一般建議每3到6小時更換,避免超過8小時。2017年有一名加拿大16歲少女,因為太久沒更換棉條,死於「中毒性休克症候群」,元兇則是金黃葡萄球菌,中毒休克症候群是由金黄葡萄球菌引起且足以致命的症候群,使用者若讓棉條留在陰道內太久,造成陰道黏膜乾裂、失去保護,會增加感染風險。

食藥署也提醒,當陰道感染或發炎時,不建議繼續使用衛生棉條,以免感染。使用衛生棉條期間,如果出現高燒攝氏38.9度以上、併發嘔吐和腹瀉、身體紅疹、血壓降低等,應立即取出衛生棉條,儘速就醫。

棉條列中風險性第二等級醫療器材 提醒民眾使用需小心

在我國,衛生棉條屬中風險性之第二等級醫療器材,2017年曾有人在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希望將衛生棉條從第二級醫療器材中移除,以降低棉條價格,當時食藥署就表示,棉條使用上需置入陰道,具一定風險,且有引起「中毒休克症候群」的疑慮,而美國、日本、澳洲、加拿大等國仍將棉條視為醫材管理,因此不從醫材中移除。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