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結合藝術 首檔「生成藝術」進駐美術館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藝術領域多元,隨著科技當道,透過AI和演算工具創作的「生成藝術」也越來越多人接觸與討論。而台灣第一檔正式進駐美術館的「生成藝術展」,正在北市鳳甲美術館舉。集結了世界各地優秀藝術家,包括台灣首位登上頂級NFT藝術市場「 Art Blocks」的藝術家王新仁、致力於互動創作的生成藝術家黃新和知名旅英 Art Blocks藝術家林逸文。民眾除了可以欣賞大師級的作品,也可見識AI如何將照片、即時轉化成藝術作品,並參與創作,了解生成藝術的魅力。

走進展場的小房間,一台復古的電腦與鍵盤,放置正中央的木桌上,而牆面上輸出的,是看似印刷風格,實則充滿數位意涵的圖樣,眼前每一幅作品,都是透過電腦程式運算,隨機不重複,這樣的變數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也正因為這「獨一無二」的特性,讓每一個作品變得更加珍貴,當然除了讓它自動執行編碼,你也可以嘗試成為藝術家。

加拿大籍藝術家Matt DesLauriers,的作品《FOLIO》,靈感來自早期數位藝術作品,而這樣的生成藝術演變,可要從60年代說起,當時生成藝術討論範圍廣泛,有電腦編碼生成,也已經有AI生成。

而出生於倫敦的藝術家Harold Cohen,60年後期開始研究計算機運算藝術,1971年他開發了一個電腦繪畫系統,「AARON」,引起藝術界和技術界的關注,成為生成藝術啟蒙代表之一,如今我們看到的AI繪畫技術,早在當時就已經被廣泛討論,只是隨著科技進步,現在的創作方式更為進化。

台灣首位登上頂級NFT藝術市場,Art Blocks 的藝術家王新仁,端出的作品,就可以讓民眾可以親自體驗,透過AI和藝術家撰寫的編碼,創作出風格相仿的畫作,而每一幅都是獨一無二。另外這一個作品,則是透過繪圖機即時生成,類似鳳甲美術館藏罕見的「苗繡」,來到這裡,除了可以欣賞大師級的作品,更可以透過指示,操作手機獲得NFT小禮,欣賞展覽的同時,除了初探生成藝術領域,也見識到新科技如何為這個世代,帶來不一樣的藝術可能性。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