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維邦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短影音時代來臨,社交媒體成為重要的資訊來源,但也同時帶來資訊不完整與過度娛樂化的挑戰。教育部提醒,短影音雖然具娛樂性,但內容多為「精心設計的演出」,大家應避免盲目接受。
今(11)日為全球網路安全日,主題為「共同創造更好的網路」,由歐盟於2004年發起,至今已有超過180個國家參與,主要目的在提升大眾對網路責任的重視,並推動更安全、包容與健康的數位生態,而如何善用網路資源成為親師生的重要課題。
教育部提醒,家長可以透過陪伴與引導,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網路使用習慣,提升數位素養,理解短影音內容的核心,並認識其背後傳遞的價值觀。短影音雖然具娛樂性,但內容多為「精心設計的演出」,應培養孩子批判性思維,避免盲目接受。
教育部建議,家長與孩子共同訂立3C使用規範,例如設定每日使用時間,並多參與線下活動,如體育運動、學習樂器或語言,增強人際互動與思考能力,全家也可規劃「無3C時光」以增進親子關係。
教育部指出,過度使用社交媒體可能引發自我價值感的動搖,特別是學生族群在過度關注「讚數」或「追蹤數」時,可能因此感到焦慮,甚至導致壓力或情緒低落。隨著社群焦慮的蔓延,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網路內容對個人心理與價值觀的深遠影響,因此短影音的興起雖帶來資訊傳遞的便利,但也挑戰著我們的媒體素養能力。因此,無論是家長、教師或學生,都應將網路視為學習與正向交流的平台,共同創造更美好的數位環境。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