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社科院學生會長遭罷免 本人發聲回應:罷免案斧鑿斑斑

台大社科院學生會長遭罷免 本人發聲回應:罷免案斧鑿斑斑 | 華視新聞
郭又睿罷免案開票現場直播畫面 / 圖片翻攝自 社科院選委會 YouTube

林彥廷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馬英九基金會去年邀請中國7所大學師生訪台,而中生團參訪台灣大學,由台大社科院學生會接待,會長郭又睿事後發文再引起爭議,對此,有學生提出連署罷免郭又睿,罷免結果昨晚出爐,同意票166張、不同意票18張。對此,校方以及郭又睿都給出回應。

台大社科院學生會長罷免案結果出爐 166:18票罷免案通過

郭又睿罷免案投票昨(18)日晚間舉行,罷免案獲得166票同意、18票不同意、3張無效票,郭又睿罷免案通過,但最終選舉結果仍以社科院學生會選舉委員會公告為準。

社科院學會會長罷免案提案人李瑞霖、胡燁霆、林逸芸、楊東翊、李浚誼,昨日於開票結束後也於「NTU台大學生交流版」臉書社團發表聲明,聲明中指出,本次罷免案源於 2024-12-03 「馬英九基金會中國訪團事件。」他們不滿於社科院學生會未在活動發生前,公開透明地令全院學生知悉和表達意見,亦對事後公開回顧貼文在政治敏感度上的欠缺感到失望。

因此,他們在 2024-12-05 開始蒐集罷免連署書,於三小時內達到罷免所需的連署門檻,並在當天將罷免提案書提交給社科院院學會,要求啟動罷免程序。在經過一系列與社科院選委會的協調和溝通後,選委會以「補程序」的方式成立,在 113 學年度寒假期間共發出了兩次罷免公告、於 2025-02-17 舉行罷免聽證會,並最終在 2025-02-18 正式舉行了罷免投票及開票。

從本次罷免投票的過程及結果可知,校園罷免制度在實務上具可行性,同時也象徵學生對此事件仍有一定程度的關注與討論。透過本案經驗,社科院乃至全台大的學生,都看見了原先可能未意識到的校園民主可能性。

在此次罷免的過程中,他們也觀察到一些現行社科院罷免制度在執行上的不足之處,包含選舉委員會並未完全依照組織章程所規範的程序成立、社科院的組織章程尚未達到透明公開的程度等,導致部分學生無法及時取得確切的投票規範與程序資訊。這些問題都需要在後續學生自治制度的檢討與修正中,被正式而嚴肅地面對與解決。

他們由衷感謝每一位參與罷免投票的社科院學生,無論投下同意或不同意票,都展現了對校園事務的積極態度。這既呼應了他們在提出罷免案時的初衷——令社科院學生能在制度保障的情況下,有對此次事件表達意見的機會,也讓更多人能重新意識到學生自治的重要性,對學生參與校園自治事務的熱情有更多信心。

校方回應台大社科院學生會長罷免案 本人首發聲 質疑:部分程序有瑕疵

校方表示,這屬於學生自治事項,校方尊重不回應。而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郭又睿回應,本次罷免門檻總票數是關鍵,若能順利拉抬總票數,即容易通過罷免案;也會導致想投下不同意票者不願意出來,反而增加遭罷免的機會,規則不合理。而校園民主是社會民主政治的模板,希望提出疑問,交由學生討論現行罷免制度的合理性。

郭又睿說「被罷免在我意料之中」,他坦然接受民主展現的結果,但必須指出,外界不少人利用本次校園罷免案發酵政黨大罷免,昨日深夜罷免案通過後,許多綠營政黨側翼便見獵心喜,開始進行慶祝、攻擊,這並非重視校園民主,只是透過校園民主增加自身政治利益,更是玷汙校園民主。

郭又睿表示,昨日罷免發動方部分程序亦有瑕疵,投票即將結束前,便有發動罷免方的學生詢問當下總票數,又由於掌握領票數就能掌握結果方向,且詢問後票數即開始增加;且領銜學生還向排隊投票的學生交談、揮手致意,種種行為疑似發動投票。個人職務完全接受檢驗,「但這種違反公正性的行為,是否也需要被解釋。」

郭又睿說,綜觀整起罷免案斧鑿斑斑,去年陸生團到學校參訪被抗議時即看到部分黨工人員、綠營側翼發動操作,意圖作為大罷免前哨戰,但希望校園民主可以回歸理性討論。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川普罷免美國國民黨中國民進黨關稅白沙屯媽祖車禍立法院升值白沙屯媽祖日本國會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