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內閣的三大挑戰(快語台灣)

综合報導  / 台北市

  最近上任的謝內閣,所面臨的挑戰主要自三個面向,首先是政黨和解,乃至政黨合作路線的實踐,這對台灣的政治人物和選民都是新生的事物,光是想像不同意識型態的政黨能合作,可能是什麼樣態都非常困難的,這種政治文化的轉化是謝內閣的最大挑戰。

  過去政治的輸贏相當簡單,誰有多數,誰選贏總統,但是陳總統第二任的政治輸贏卻在於政策的推動:誰主張兩岸直航不重要,重點是民進黨政府能否有一個在主權與兩岸交流間平衡的政策;同樣的,誰能選贏立法院長可能也不是重點,而是如何透過立法院長選舉、監察院的同意權行使,將黨派主導的立法院轉化為一個多黨流動合作的聯盟平台。

  謝內閣的第二個挑戰,則是在兩岸關係的發展上,媒體都認為週末春節包機直航是一個突破,樂觀看待兩岸關係進入了春暖花開的階段,但是北京訂立「反分裂法」的陰影卻是不遠,三月的立法已經不是會不會的問題,而是內容範圍寬鬆的問題,兩岸關係將進入「反分裂法」時代,從這個角度來評價春節包機,乃至後續定期包機的可能性,都會發現這會對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有長期的衝擊。

  「反分裂法」加上「包機直航」已經成為兩岸關係的新菜色,謝內閣必須去平衡直航的內外衝擊,表現在處理一中原則上:中共賈慶林在江八點十週年提出新的「一中三階段論」,強調「尚未統一」的現實,但並未定義「中華民國」的角色,尤其在內外有別的策略下,國際媒體會認為這些說法只是調子軟了,基本立場並沒有改變。

  所以三月「反分裂法」的立法才是真正的角力,卻為台灣內部的政黨和解提供了外在壓力,如何在反台灣被併吞的共識上,建構不同政黨合作的兩岸平台,是考驗謝內閣的整合能力。

  最後,則是民眾信心的建立。陳總統第一個任期可以說是選票擴張,具體的成果是兩千零四年總統選舉民進黨選票過半。第二個任期追求的不在於民進黨獨大,而是政績的推動,從民主權利的追求,進入民主競爭力的階段,謝內閣必須證明,除了收割選票的能力之外,也有動員台灣民心的能力,這才是台灣競爭力的核心所在。創造政黨合作的成功模式,因應兩岸關係的新格局,動員台灣的民眾信心,可以說是謝內閣的三大挑戰,更是政府能否長期施政順利的關鍵指標。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