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合人選怎出線! 「比民調vs.民主初選」各有優劣

林琬瑜 簡宏圻 報導  / 台北市

藍白會談後,民眾黨希望「比民調」,國民黨則提出「民主初選」,也就是參考國外,讓一般民眾用投票的方式決定誰來代表出線,比較兩者差異,「全民調」是近幾年政黨只要有初選,大多採用此方式決定人選,可是侯辦認為,這樣會有「灌票」疑慮,而「民主初選」,民進黨曾在1995年決定誰選總統時使用過,當時分為2階段,先黨員投票,再開放民眾投票,這樣就花了2個月,而且柯辦就認為,容易出現「不當動員」,看完兩邊的主張,同是在野的郭台銘就直呼,太深奧了,自己要多幾天消化。

總統參選人(無)郭台銘說:「太複雜太深奧了,可能要多消化幾天。」被當局外人的郭董,看不清藍白會談,國民黨拋出的開放式民主初選,但這個主張在台灣也非頭一回,1995年民進黨2階段總統初選,就是採用類美式初選,第一階段由黨內幹部及黨員投票,第二階段開放所有持身分證的一般民眾投票,約30萬人共襄盛舉,當年還是大學生的同樣參與其中的民進黨立委趙天麟更直呼,這是一場「成功的公民運動」,只是如今時空推移,過去是新黨背景的柯辦競選總幹事黃珊珊,對開放式初選抱持保留態度,也引來藍營砲轟。

中廣董事長趙少康說:「如果不是有這種開放式的初選,你黃珊珊有今天嗎?飲水思源對不對。」柯競辦總幹事黃珊珊說:「我很飲水思源啊,這個制度是需要審慎思考的,因為沒有那場初選,我也沒有這個機會,這個制度需要思考,這造成新黨很大的內傷。」藍白比民調,民眾黨喊出全民調後,國民黨則是拋出開放式民主初選,兩者做法大不同。

其中全民調,優點是藍白兩大黨推出候選人,有相當的比例都是比民調,但看在侯陣營眼中,可能會被灌票,而民主初選,優點則是多人參與,可是柯陣營認為,過程耗時,而且會被不當動員。民調規則眉角多,恐怕都是各陣營考量重點。沈政男:「至於說開放式初選,到底對誰比較有利,國民黨可能想當然爾,是他們動員能力,黨員人數比較多,不過柯文哲這邊其實也不要小看,他背後有很多年輕人。」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說:「民主初選的方式,這種開放式的初選,在西方國家真的很普遍,尤其是政黨聯盟的國家,包括法國是最常使用。」郭辦發言人黃士修說:「我們這些連署站點,姑且不論國民黨方案的好壞,目前全國唯一有執行能力,做到民主初選制度的,還真的只有我們郭台銘辦公室。」民調與投票,誰才能真代表民意,藍白看法不一。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