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莉婷 陳欽順 報導 / 台北市
台積電加大對美國的投資,讓不少人擔心台灣的「矽盾」會不會不攻自破?其實「矽盾」,最早是由澳洲的記者提出,他認為台灣在半導體的發展上舉足輕重,如果中國武力犯台,將會影響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會因此加入戰局,成為「經濟防護網」。不過中經院副研究員戴志言認為,台積電的主力還是會放在台灣,投資美國是全球布局的一種,反而會加深美國對台的依賴,成為另一種「矽盾」的變形。
立委(國)柯志恩說:「晶片絕對是我們國家的戰略物資。」護國神山將變「川普移山」嗎?國民黨立委柯志恩提出隱憂,也擔心經濟防護網不攻自破,立委(國)柯志恩說:「院長,你怎麼看待,對台灣還是好嗎,當我們的矽盾,似乎已經被削弱的時候,我們台灣的籌碼,到底是多,還是少。」
矽盾籌碼還剩多少,外界憂心忡忡,只是她口中的「矽盾」,到底是什麼意思,這個概念最早由澳洲記者克雷格艾迪生,在2001年提出,他認為台灣半導體產業,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若中國武力犯台將切斷半導體產業的供應鏈,並引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軍事干預。
書籍晶片戰爭的作者米勒,也在近期提出這個概念,指出美國與中國之間在半導體技術領域的競爭,台灣在全球晶圓製造中的關鍵地位,中經院副研究員戴志言說:「這個概念到現在是不是適用,我自己打一個問號啦,比方講,烏俄戰爭好了,烏克蘭其實有很多資源,它也是歐洲能源一個重要的轉運點,但是它有因為這樣子歐洲就保護它,沒有讓它跟俄羅斯開戰嗎,好像也沒有嘛。」
中經院副研究員戴志言認為,台積電加大對美投資,加上在日本德國設廠,和當地企業合作,加深這些國家對台灣的依賴,是一種矽盾的變形,更符合當今局勢。
中經院副研究員戴志言說:「美國這個部分,雖然現在看起來在川普的壓力下面不得不去,可是如果從國家的角度來看的話,如果我們雙邊的產業合作的關係,能夠擺脫只是說,我做代工,我幫你下訂單,甚至我們可以緊密到說,開始有實質的雙邊的投資,這個狀況其實對我們的保障應該比較好。」
牽一髮動全身,台積電的每一個決策,不只經濟層面,就連國際情勢都有影響,也難怪格外受到矚目。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