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 台北市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谷立言,多次強調台灣能源韌性的重要,而且認為台積電之所以赴海外設廠,其中一個原因是「台灣能源不足」。最近谷立言接受自由時報採訪,他提到會不會牴觸民進黨政府「非核家園」立場?令外界充滿想像。
AIT處長谷立言:「AI會增加全球對半導體的需求,台灣在面臨不單是面積的問題,他們也是在電力。」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谷立言在Podcast節目指出,(台積)台灣半導體能否繼續壯大,關鍵在於能不能發出足夠的電。AIT處長谷立言:「很多半導體的客戶,他們想一定要用綠能來,RE100(百分百再生能源),對對,所以一定是,台灣沒辦法滿足這個需求。」
在一場自由時報專訪當中,谷立言又提到,很多美商希望拓展在台業務,尤其是打造AI數據中心,但這是特別耗費能源的產業。谷立言提議,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出口國,可以作為台灣可靠能源來源,無論是液化天然氣、再生能源或核能。他還特別提到,美國與日本核能使用,都有復甦的狀況,這是由於很多公司需要有穩定的基載電力,尤其是數據中心與AI產業。
美方很樂意給台灣提供協助,會很積極與台灣的政府、產業界互相討論。谷立言這番說法,像在傳達川普政府希望台灣重啟核能、強化能源韌性。是否會衝擊民進黨當局非核家園立場呢?
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指出,未來任何台美之間能源議題合作,確實會持續深化。 民進黨籍立法委員吳思瑤:「台灣跟美國之間,甚至台灣跟各國之間,在能源議題上的合作,我想這也是我們會持續努力的,各種能源議題的合作,如果直接把它扣合,唯一選項就是核能,我想這比較是一個切割式解讀。」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表示,如果美國推銷核電設備給台灣,促使民進黨改變非核政策,降低台電虧損,並不是壞事。 國民黨籍立法委員賴士葆:「這些光電風電,一度4塊5塊6塊發電成本,賣一度虧一度賣一度虧一度,因為它整個發電成本,平均大概3塊半,那我這麼便宜的核電,一度1塊錢你為什麼不用。」
谷立言強調,台美可以一起發展最先進科技,包括AI、量子、無人機、機器人,一起打造沒有中國的供應鏈,從而使台灣更強大。外界解讀,這表示台灣需要更豐沛電力;台美有必要就能源政策協調出共同目標。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