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名慧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近期太平洋地區時常有颱風形成,不過對於中央氣象署製作的颱風路徑潛勢圖,有部分民眾會解讀錯誤,認為「路徑圖這樣畫,代表颱風會越來越大」,對此,氣象署今(12)日發文駁斥,強調圖中紅色實線畫出來的範圍,代表的是「颱風中心未來較有可能經過的範圍」,也呼籲民眾在取用氣象預報時,要持續更新最新的預報資訊。
「別再誤會啦!颱風路徑潛勢圖應該這樣看!」氣象署今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常見錯誤解讀:「路徑圖這樣畫,代表颱風會越來越大顆?錯!錯!錯!」並說明,路徑潛勢圖中的紅色實線畫出來的範圍,代表的是「颱風中心未來較有可能經過的範圍」,而不是颱風本身的大小,更不是颱風的「強度」。
至於該如何正確解讀氣象署的路徑潛勢圖?氣象署說,第一,紅圈不是暴風圈、黃色底色不是暴風範圍,其僅為顯示颱風中心未來「較有可能」通過的區域。其中,潛勢圖標示的是颱風中心未來有70%的機率會經過的範圍。
第二,白色虛線不是颱風一定會走的路徑。氣象署指出,白色點只代表潛勢範圍的中心,所以白色虛線不代表颱風未來一定會走的路徑,「千萬不要將白色虛線接觸陸地的地點,當成為颱風必然登陸的地方」。
而路徑潛勢圖還可以看出什麼?氣象署說明,預報時間越長,誤差越大,且通常移速較慢或明顯轉向的颱風,潛勢範圍也比較大,這些情境都更難明確掌握未來的動向。
至於應該如何看待路徑潛勢圖?氣象署說明,當潛勢圖中的黃色區域涵蓋到台灣,代表颱風很有機會影響台灣,就應該密切注意預報的變化。「但不是一看到台灣被涵蓋到了,就馬上就定論颱風的路徑」,而是要「注意」預報的調整,隨著時間接近,紅圈會逐漸縮小,影響範圍就逐漸明朗。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