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資深體育記者婁靖平 以行動提攜體育記者圈後輩

聯合報資深體育記者婁靖平 以行動提攜體育記者圈後輩 | 華視新聞

銘報

記者/王可岑

聯合報資深體育記者婁靖平,從執筆寫新聞那刻起,幾乎見證過了臺灣的棒球史,但早年,曾因為家中事業,當了多年的電腦工程師,擁有新聞魂的他,為實現專業,拋棄高薪的工作,選擇走上25年不回頭的棒球記者人生。

回憶25年前當記者的第一天,他苦笑說,那是他記者人生中最不知所措的時刻,當時的青年日報主管拿著薄薄的傳真紙,上頭僅寫著「永恆盃乙組成棒賽今日因雨延賽」,短短一句話要他寫出400字新聞。因為花了一整天的時間,卻寫不出什麼內容,被主管罵個臭頭。

翌日,他為了扳回顏面,拿出地圖,奮力地查出每個比賽地點,騎著摩托車,跑到比賽現場,觀看比賽、拿比賽數據與紀錄,努力地搞懂與撰寫新聞內容。婁靖平特別強調,當時跑體育新聞是真的沒有任何工具,完全憑藉親身力量與實際體驗跑出來。

就這樣一路寫了25個年頭,談到寫體育新聞的訣竅,婁靖平說:「通常新聞事件的主角都不會跟你說細節。」因此需要再去問旁人,從旁人說的驗證後,回過頭再問主角。

「你口中的你,加上別人口中的你才是完整的你。」婁靖平堅定地說,第三者是非常重要的,這是跑新聞非常重要的素材之一。

到了現在,依照婁靖平的資歷,報社隨時都可以請他退休。25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未必短暫,為了培育新生代的體育記者,婁靖平選擇踏上教學的道路,希望能為年輕世代付出。

婁靖平說:「現在年輕新上線的體育記者,大多都被放逐外頭自生自滅,可能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才能做出成績,但他們明明很有實力的,卻沒人教他們。」

因此,一週中唯一的休假日,他將時間奉獻給學生,到台體大運動傳播學系教課,一早從臺北搭著火車到臺中,從早到晚連上6節課。但比起在課堂坐了2小時,婁靖平坦言:「實際到球場寫新聞才是最快的。」他工作時,也帶著學生一起到球場練習寫中華職棒例行賽新聞。

作為記者與老師兩種身份,婁靖平巧妙的說:「當記者是面對現實,當老師卻在編織夢想」。

面對眼前充滿憧憬的年輕學生,他坦言,兩種身份的轉變有時讓他不知所措,明知媒體環境現實的情況,還是得開朗的面對學生,讓他們一起投身進入媒體業。

他也開玩笑著說:「在課堂上也有轉變不好的時候啦!」不小心就把記者的現實狀況呈現給學生,但也提醒著他們這個行業要具備一定程度的抗壓能力。

婁靖平也經常鼓勵與提醒後輩,體育記者不是個舒適的工作環境,要有擁有熱情和興趣才能支撐起這個行業的心酸與不快,因為大多的時間裡,可能得頂著艷陽與球員賽前交流,可能得一整天固守在比賽現場,不只喜歡的領域,每一項運動都要有基本的認識與瞭解。

現在的婁靖平致力於幫助新生代體育記者,他緩緩地說:「我正在默默地幫助大家,希望能為這個領域的人做更多事。」從學校到職場,從學生到線上記者,場所與人物雖然改變,但不變的是,他為後輩的體育記者們付出真摯與無私提攜之心。

訪問後記:談笑的訪問中,看得出婁老師為年輕人付出的真誠,雖然短暫的聊了一個多小時,婁老師也邀請我和同行的記者,若有熱情與興趣,明年職棒球季開始,可以一起到球場實際體驗與練習,爽快又熱情邀約的一番話,更深刻感受到他疼惜後輩之情,一舉一動都希望將體育記者這條線繼續刻畫與延續下去。

新聞來源:銘報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