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報
記者/鍾淳渝
「出版的過程就像跑馬拉松一樣」,這是愛米粒出版社總編輯莊靜君在參加法國紅酒馬拉松所得到的體悟,同時也象徵著她長期在出版業努力耕耘的過程。
「我覺得做編輯要有耐心,因為一本書的製作過程很漫長,各個環節環環相扣。」莊靜君這樣說道。
莊靜君很喜愛出版,就如同她愛長跑一樣,她說,在她嘗試過人生第一次馬拉松之後,便愛上了長跑這件事,起跑時,她會發自內心的感到興奮,因為她很期待這42公里的路程。做出版也是一樣,從簽下一本書開始,便開始期待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一本書經歷翻譯、編輯、行銷,最後才到讀者們的手上,整個過程中有艱辛,比如說找不到譯者、圖稿、行銷出問題等挫折,很多問題都是無法預期。而她就是一直在享受中間的過程。
所有的夢想都不是偶然發生,莊靜君從小就喜歡看書,從中國古典文學到近代文學,再到世界文學,她回憶道,當時所能選擇的近代文學其實並不多,尤其歐語的翻譯小說又更少,幾乎把可以看得都看了,立下未來要做跟文字創作相關的工作。
莊靜君也提到,在高中時就決定大學要讀英國文學系,如此一來,自己便可以看得懂並了解外語文學,後來也得願以償。
就讀大學期間,剛好莊靜君的姐姐從世新大學畢業並且進入皇冠出版社當編輯,她笑道,原來世界上有這麼好的工作,邊看書還可以賺錢,從此她的編輯夢展開了。
沒想到事與願違,莊靜君大學畢業就投了好多家出版社或雜誌社的履歷,但凡跟書有關的她都嘗試了,但是因為沒經驗,都沒有等到結果,她說,當時出版業這行業還蠻興盛的,出版或編輯其實算是一份熱門工作,一般很少人會用沒有經驗的編輯。
於是,莊靜君輾轉到同樣剛興起的有線電視台裡工作,開始當起社會新聞的記者,一做就是將近兩年。後來正好她的姐姐要從皇冠離職,剛好皇冠當時外文編輯的職位有空缺,於是就這樣開始了莊靜君的編輯生涯。
在莊靜君進入皇冠擔任編輯的期間,經歷了台灣翻譯小說的興起以及全盛時期,從原本一個月出版3本書到平均一個月要負責十本書左右,這讓莊靜君覺得對不起那些很棒的書。
她說,當你一年要負責一百多本書的時候,表示一年看過的書可能超過一千本,才能慢慢過濾到一個月要出版十幾本書,她發現有些書根本沒有辦法完全看完,在選書的時候可能看大綱就必須決定,她覺得這不是她想做出版的初衷,但是又沒有辦法改變大出版社的出書需求,便毅然決然離開待了15年的皇冠出版社。
離開皇冠出版社後,莊靜君選擇創辦了一家屬於自己的愛米粒出版社,她說,愛米粒出版社Logo是以法國作家米蘭.昆德拉所贈給莊靜君的插畫所設計的,將英文名字Emily設計成蝴蝶翅膀的樣子,希望愛米粒所出版的書籍,可以讓世界多一點想像力,多一點希望。
莊靜君說:「相信閱讀可以讓人更加有同理心,因為透過閱讀可以了解到發生在世界各個角落的故事,如果世界上越來越多人有同理心,那麼世界會更美好。」
因為抱著這樣的想法,愛米粒出版的書大多都是和真實故事相關的書,她認為,台灣對於第三世界或是非主流世界的國家似乎不是很熟悉,便特意出版了《我是馬拉拉》、《擁有七個名字的女孩》、《茉莉人生:我在伊朗長大》以及《安妮日記》【漫畫版】等書,不外乎都是希望台灣讀者能更加有同理心以及更多的世界觀。
莊靜君說,「我覺得台灣人需要世界觀而不是只關心我們小島的一天生活。」
她也提到愛米粒出版社開始出版童書的原因,除面對慘澹的書市所做出的調整外,她希望可以讓更多孩子從小就養成閱讀習慣。
「我選擇直接向下扎根」她開玩笑地說,她認為,培養閱讀習慣的同時,獨立思考的能力也逐漸增強,可以避免許多社會亂象、人云亦云或跟風的發生,她說,出版業應該要更重視這一塊。
今年是莊靜君在編輯路上的第24年,她笑著說,在出版的路上,沒有挫折是不可能的,她提到最大的挫折就是,很多她本來預期一定會大賣的書,卻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想像中那麼暢銷,例如簽書的過程中的種種突發意外,就有可能導致新書沒趕上適合的時機,這種時候就得自己調適心理。
「做出版的人是要站在人群的前面,不斷提供好的書、好的內容給讀者,如果我們都沒有好奇心,那我們拿什麼去給我們的讀者。」莊靜君也期許自己未來在對人、工作或事物都要持續充滿好奇心跟熱情。
新聞來源:銘報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