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韋宣 / 台北市
【記者蘇韋宣台北報導】大雨傾盆卻不減原青的參與熱忱,咖啡廳內座無虛席,學生輪流與原住民立委、教授對話。原住民族青年陣線18日於「海邊的卡夫卡」,舉辦「後318‧原青異動的心」討論318太陽花運動結束後的兩年,原青應如何繼續參與政治,以及原運所面臨的困境。
活動主辦人之一、法律科際整合所學生曾巧忻是排灣族青年,她說:「318是台灣的一個重要歷程,當時社會用行動向執政者、政策對話。」當時人民對立委監督失職不滿,至今台灣政治氛圍改變,政府對原住民的態度越漸友善,國會內的政黨組成也不同,但原住民仍要思考如何繼續監督國會。
分享會邀請到時代力量立委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她表示這個活動讓自己與青年之間保持對話,增進彼此了解。她也提到原運偶爾因為與社會重要議題相關而獲得關注,像是318學運時主流社會在反服貿,原住民族因為大多從事技術人員與服務業而參與抗議,但是他們的聲音卻被忽略了,因此她說:「原運要持續下去。」
對此曾巧忻也提及,原住民的權益時常被遺忘,服貿影響觀光產業甚大,業者開發時經常大量收購原住民土地,他們的文化也容易在觀光業中被消費、商業化推銷出去,但是這些視角卻很少在318中被主流社會提起。
政大民族系學生鄭宇荃本身並非原住民,因系所與本次議題相關而前來參加。她表示318時,新聞上幾乎看不到原住民的身影,參加今天的活動才知道他們並沒有缺席,至今仍在繼續對抗這個忽視他們的社會。
318之後,原運青年還要繼續努力喚起社會的注意,也一直要面對部落裡異樣的眼光。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學生胡哲豪(Valagas Gadeljemen)是排灣族青年,他提出部落裡敢於發聲的年輕人,很容易被部落裡的長輩貼上標籤,成為異議份子。
政大民族所副教授官大偉在與談中為部落壓力的問題解套。他提出現在許多都市中長大的原青,回到部落時會被質疑是不是族裡的一份子,遭到另眼看待。但是官大偉認為,原青不要因此把自己限制為「不能移動」,就算生活在部落中,也要與都市往來,形成政治、經濟的互動網絡。像是許多原青回到部落從事農業改革或行銷,一樣要將農產品往都市販售。
分享會後,原青陣成員圍坐一圈,帶著剛獲得的想法,談論接下來每年舉辦的「共識營」,讓各地青年集結發想議題,規劃原運策略及相應行動。曾巧忻說:「要讓原運維持熱度,不要消散。」
新聞來源:政大-大學報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