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羿安
【記者賴羿安綜合報導】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UPenn)校內,原先空曠的綠地出現許多帳篷,周圍掛滿寫著抗議文字的紙板。9月14日起,數十名學生在校園中心的綠地紮營,進行無限期抗議,期望透過反迫遷運動,防止當地居民因權力脅迫遭驅逐,並要求校方對即將無家可歸的住戶伸出援手。
此次抗議由學生團體無化石燃料賓州(Fossil Free Penn)主辦,除了持續要求校方斷絕與化石燃料產業的資金往來,也呼籲他們與政府及當地機構合作,募集資金買下大學城別墅(University City Townhomes),維持原有的社區運作形態。該社區位於賓州大學周圍,由黑人與工人階級組成,過去政府與物業的所有者簽訂可負擔住宅合約(affordable housing contract)(註一),讓當地居民以低於市場的價格換得居住權利。然而,隨著合約到期,他們將被迫出售自己的家園。
註一:該合約由政府與地產擁有者簽訂,租戶只需要付三成的調整後月收入為租金,其餘由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U.S. 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補貼全部房租差額。
「有些住戶已在社區住了20、30年了,突然無家可歸是不公平的。」參與由社區住戶成立的抗議團隊——拯救大學城別墅(Save the UC Townhomes Coalition)的賓州大學學生吉吉・瓦洛塔(Gigi Varlotta)說道。而身為無化石燃料賓州團隊的成員,賓州大學學生亞里・伯特曼(Ari Bortman)則認為學校有義務提供資助,過去大學的擴張驅逐大量工人階級黑人,粗估影響將近1萬人,當時校方曾給予財政承諾(註二)以補償低收入戶,至今仍未實踐。「我們只是要求賓州大學從210億美元(約新台幣6720億元)的龐大捐贈中,拿出500至1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億5820萬至3億1640萬元)的皮毛金額。」伯特曼憤慨地說。
註二:1969年賓州大學董事與社區達成歷史性協議,成立四方委員會(Quadripartite Commission),承諾提供大學城現值7660萬美元(新台幣24億2362萬元)的協助,以及面臨校園擴張所需的替代住房。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黃厚銘表示,大學本身就帶來「縉紳化」(gentrification)的影響。「縉紳化」意指某一地區因中產階級的遷入,造成房地產漲價;使一個原本大多是窮人居住的社區,遭到社會地位相對較高的人群居住而取代。然而,此事件不只包含縉紳化,也包含迫遷爭議。黃厚銘指出台灣也有許多大學生參與反迫遷運動,例如士林文林苑、華光社區等,但通常無法達成訴求。
合約的到期日受到抗議影響,從原先的7月延至9月、10月,最後延至12月27日。瓦洛塔對於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她相信藉由群眾的凝聚,居民能守住自己的家園,維護自身權利。透過居民與當地師生、媒體的合作,持續向校方施壓,期望相關單位承擔應有的責任,購買社區的所有權以真正地解決問題。
新聞來源:政大-大學報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