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4 20:00

水木書苑 提供空間與閱讀

李艾庭、賴容愛  / 新竹市

走進週末的清大校園,除了住校學生以外,還有許多來這邊踏青的居民,當他們累了想找一處休息、看書時,他們可以選擇有清大誠品之稱的水木書苑。老闆蘇至弘認為開一間書店不只是販賣書籍,也要能拉近學生和居民的心,讓大家喜愛上閱讀,喜愛這個空間。



認真看書的清大學生。   攝影/賴容愛

夢想中的書店

大學和研究所都念人文社會學科的老闆蘇至弘因為課業所學,總會去思考未來要做什麼,他本身喜歡閱讀,但以前新竹的書店不多,因此開書店是他的夢想。他說每個年代會遭遇到的困境不太一樣,早期環境跟條件比較好,只要想做就可以去做,因為三十幾年前的出版社要訂書或接觸都很方便,只要到店內付錢就可以將書帶回賣,但現在的出版社因為分工較細,就不能這樣做。

幸運的是,蘇至弘在研究所一年級時剛好家裡一樓有空間,不用花大筆租金,而且在交大學區附近,所以就開了間書店。那時附近的書局都是賣教科書籍,但他偏好賣人文通識閱讀類,讓閱讀需求多的學生能吸收更多元的內容。儘管在交大附近的生意不錯,蘇老闆後來還是將書店搬家。

三十年前清大原本就有書店,但當時的狀況不穩定,一直由不同人經營。在一九八七年有人文社會學院後,學校希望找一個和學校有共識的人來長期合作,轉型成人文社會書店,最後找到了蘇老闆,店址也就從交大外部搬到清大內部。

書店本來是開在清大的水木生活中心,所以書店名也是水木,但因空間小,後來就移到風雲樓。當時剛好是誠品書店的興起,只要是誠品所在地都會興盛,所以老闆希望讓書店成為另一個誠品,除了提供書籍外,也有光碟、電子產品、卡片、文具等等,讓許多人能夠購買相關產品,也能在無聊時候,坐在書店看本書增廣見聞。附近居民劉小姐說自己是來清大運動的,運動完就進來看書順便休息,這裡的空間讓她覺得安靜舒服。


邊看書邊休息的人們。   攝影/李艾庭

老闆說早期傳統書店的環境較不友善,為了呈現最多東西,整體空間狹窄,走動空間不大,燈光也不好,而且當時書店老闆的心態都是客人若不買書,就不歡迎他們在裡面看書,但他保持相反的理念,歡迎大家來店內閱讀。店址附近的餐廳多,很多人會在吃飽飯後順便來晃晃,他和很多學生的感情都不錯,除此之外,因為是全年營業,假日來的居民也不少。


提供服務給人們

書籍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但網路興起讓許多實體書店受到衝擊,為了因應這狀況,蘇至弘想到了社區書店的概念,設置了兒童區,讓社區人們可以帶著孩子來。他說六年前剛好有個在新竹故事協會的朋友,希望有可以推廣講故事的空間,而這也可以吸引社區的人來,所以他們在每週六、日各一次免費的講故事活動。老闆現在除了希望讓水木書苑成為社區書店,也希望可以讓社區小孩從小扎根的喜歡閱讀,而不是單純的買賣童書。
正在講故事活動的老師與孩童。攝影/賴容愛

水木書苑有提供許多服務,像是店內有個義賣區,是老闆想透過提供場地轉化成支持的力量,讓公益團體有個空間擺設他們自製的商品,提升產品的曝光率,吸引更多人購買,幫助有需要的人。除了公益團體可以利用空間,也有提供給學生免費觀賞影片的空間,像是近期舉辦的歐洲魅影影展,在一個半月內播放ㄧ系列的歐洲影片,但是會來參加影展的學生並不多。店內還有個迴轉書車的活動,是三年前清大學生構想出將不會再用到的書流傳給下一屆,剛開始都是教科書,後來就有各式各樣的書,藉由交換想要的書,把閱讀落實在生活中。

清大有個吸引人的特色就是竹蜻蜓綠市集,打造有善土地,致力於提倡綠色生活,水木書苑老闆蘇至弘是創辦人之一也是執行長,在每個月的第一和第三個週末上午舉辦,將在地小農帶進清大校園裡,讓小農可以學習自產自銷,也可以讓更多居民進入綠色生活型態。

水木書苑中的義賣區。   攝影/李艾庭
讓大家愛上閱讀

實體書店不知道能支撐多久,但老闆總認為要堅持做下去,要讓讀者覺得閱讀是有意義,要多思考方法並得到讀者的支持,要讓大家都愛上閱讀。清大的學生陳先生說,他最常看科普類書籍,但新竹的獨立書店很少,發現這邊能提供許多資訊後,他就常來這邊看書。

因為網路的發展,人們消費習性跟著改變,有網路的人都可以從網上購買物品,也可以透過網路得到知識而非閱讀書籍,這讓台灣實體書店難生存,因此書店的經營更為重要。蘇老闆不讓書店只是一個營業場所,而是要有意義的店,提供空間也提供閱讀,他說:「我們不是以賣書為目的,是提供一個很好的環境,讓越多人因為閱讀而有所收穫越好。」
延伸閱讀

愛貓的蘇格貓底二手書店

清大盲人圖書館 盲友的書香園

竹蜻蜓綠市集 營造在地綠生活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