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0 20:00

混障綜藝團 演繹出另一種生命教育

劉兆為、吳盈萱  / 台北市

「混障綜藝團」是一群身障者用表演來證明自己努力的經典之作,透過表演和演講,傳遞另一種生命教育。在團長劉銘的策劃下,讓各種障別的人們舞動起來,成為台灣數一數二的表演團體,每年演出逾百場。





混障綜藝團的成員需要會些簡單手語以便和聽障成員溝通。   攝影/劉兆為

混障綜藝團 帶給人心正向震撼

在二○○四 年,混障綜藝團團長劉銘成立了一個跨越多重障礙的表演團體「混障綜藝團」,所有演出者都是身障人士,雖然部分表演不太可能和專業演出者有同樣的技術水準,但他們堅持以藝術要求自己做到完美。因此演出前,總會召開工作會議,進行事前規劃。每一場演出都必須考慮觀眾的組成,規劃適合的演出人員、項目和演出的方式,以最好的呈現來要求自己,達到演一場活一場。

劉銘笑著說,當初綜藝團取名「混障」,乍聽好像在罵人「混帳」,但其實是「混合各種障別」的簡稱。他們用自我解嘲的方式,樂觀面對自己。綜藝團的演出形式包括歌唱、樂團、默劇、輪標舞和特技等,讓觀眾看到他們樂觀開朗的正面態度。劉銘說,以前身心障礙者大多會認為自己是社會的負擔,但透過這種表現感動觀眾,卻變成社會的資產,這是混障綜藝團最大的價值和意義。

「混障綜藝團」每年也能出一百多場表演,對於一個表演團體來說,場次才是王道。這些身心障礙者的演出,帶給民眾的震撼是那些已經成功的演講者無法做到的,這也讓綜藝團各地表演邀約不斷,有來自企業、社福團體、學校等等。而在混障綜藝團中,也有三位成員曾經獲得十大傑出青年獎的殊榮,分別為劉銘、劉麗紅和郭韋齊。

王蜀蕎縱使身體不完美,也能自信熱舞。   攝影/劉兆為

走過十年 淬煉出更精華的演出

今年是混障的十周年,走過十年,不論是團員和團體,也都達到某一個成熟狀態。劉銘表示,這可能就是職場所稱的「黑色隧道」,通常都要經過十年以上,才能夠累積出一些能力和專業。所謂經典之作,就是台下的觀眾完全被台上的表演者吸引感動,展現出動如脫兔,靜如處子的情形。他們也期許每一場的演出,都當成自己的一個挑戰,都能夠創造一場又一場的「經典之作」。

混障綜藝團最常表演的地方是學校,以前的演出以演講為主,但學生總是無法專心,甚至打起瞌睡,達不到舉辦生命教育的初衷。後來經過調整,混障用詼諧幽默的表演方式,把人生道理包裝在戲劇和音樂中,終於獲得了學生熱切感動的掌聲,也讓學生更願意專注傾聽台上身障表演者的人生經歷。藉由了解身心障礙者的不便和故事,減少校園霸凌和歧視的可能。

表演默劇的陳濂僑(圖右)與榮富國小的學生互動表演。    攝影/劉兆為

混障表演者  障礙無法阻止散發光輝

混障的表演練習都是成員各自進行,其間也會遇見很多問題,負責表演音控的魏陳良說:「像溝通是一個問題,想像一位聽障和一位視聽障他們要如何溝通?答案是無解,必須要有一位中介人通過手語和轉達才能溝通。」是以,培養溝通是混障綜藝團的必修課,要如何幫助坐輪椅的人下階梯、如何用手語進行溝通等,都是需要時間和每位成員之間的包容去培養。

豎笛表演者胡清祥本身是視障者,入團前曾覺得視障很不方便。但加入混障綜藝團後,他發現眼睛不方便只是小毛病,自己好手好腳,可以自如的生活,這也讓他學會更珍惜生命。每次的表演都是一種學習,像他在老人院表演完後,心中莫名的震撼。他說,雖然自己目不能視,但至少能夠跑步、上台表演,但是老了之後會不會只能蝸居在安養院中?這也激勵他要在年輕時,要對這個社會做出更多奉獻、付出,以免未來想做時什麼都做不了。
延伸閱讀

專業「混障」 演出生命感動

自有一套 小提琴盲師遍桃李

截肢鬥士克服困難 夢想比誰都大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