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7 10:01

穿越時光的記憶 舊寫真館風華再現

許芷瑄、黃佩瑄  / 台北市

一幢日式風格的白色建築,靜靜地坐落在熱鬧的台北市街頭。推開帶有復古拼貼的木門,耳邊響起的是掛在門邊的風鈴,清脆的聲響引領的是轉瞬映入眼前的木頭色地板與貼有華麗壁紙的牆面,其中收銀櫃上擺放著大大小小各種樣式的老式相機,以及數量不等的底片。坐在收銀櫃後方的,是正在擦拭攝影鏡頭,這間建築物的負責人 — — 攝影師李廣,「歡迎來到萬鏡寫真館」,他說。

情之所起 一往情深

與許多喜愛攝影的人一樣,萬鏡寫真館負責人李廣回想第一次舉起相機拍攝的瞬間,屏氣凝神、按下快門 — — 彷彿時間靜止,定格了一切美好,再恍然回神,卻早已深陷其中,無可自拔地愛上攝影。高中的他因為一台傻瓜相機開啟與相機的機緣,更深深影響其往後踏上攝影之路。

就讀實踐大學工業設計系的李廣,在大學畢業後,主要是以拍攝時尚、商業廣告為業,考慮到擁有自己的攝影棚除了能夠提升工作便利,更可以讓有收藏古物嗜好的他有個儲存小物的小天地。「初衷只是希望建造一個單純的攝影棚,擺放自己喜愛的古董,順便裝潢漂亮,出租給他人。」李廣說。

著迷於古蹟建築的李廣,在翻閱大量書籍後,想要將與台灣有著歷史淵源的日式文化復刻在台灣街頭,在尋訪台北街頭三個月後,終於找到一間合意的老屋,他毫不遲疑地將其租下來,並以日式建築為基調,打造一間採預約制,平日不對外開放的影像工作室,提供具有婚紗、全家福等紀念意義的棚內拍攝。

陌生的舊式寫真館

寫真館,又稱照相館,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已然成為歷史的代名詞。科技的日新月異致使傳統老相館沒落,李廣於是著手將斑駁的老屋依照日治時期的真材史料,重新改建為充滿日式風情的「萬鏡寫真館」,復刻早已消逝在台灣街頭、卻充滿歷史意義的過往。

日治時期的台灣,攝影對於普羅大眾來說極其昂貴,技術也十分複雜,寫真館的消費只有官商仕紳能夠負擔。寫真館與台灣現今隨處可見的照相館不同,「台灣人所認知拍攝證件照、全家福的照相館,陳設簡單,冷冰冰的,然而日治時期的寫真館完全不是。」李廣說,其內部有許多巧思,如為了增加自然光的照射,因而有著大量窗戶的裝潢形式等,相較於如今改以打燈的方式增加照明,過往因時光背景下而產生的應對方式,有著獨特的文化意義。然而可惜的是,台灣已經少有日治時期留下的寫真館,目前僅餘兩間位於花蓮與屏東卻早已結束營業的日式寫真館,因為其形式皆為攝影師自身的住家,對外並不開放,人們難以窺探其一,內部的裝潢物件對於台灣民眾是陌生且難以想像的。

希望重現當年舊式寫真館的原貌,「萬鏡寫真館」因而誕生。負責人李廣表示,取名原意很簡單,「鏡」就像是攝影鏡頭般,是個符合寫真館的美麗字眼。此外,最早傳入日本的「相機」是一個簡單的箱子,前面裝有針孔,可以把光投在木箱後方的紙上,肖像畫家於後方將影子快速畫下,當時人們覺得十分神奇,並稱其為寫真鏡,而寫真在中國與日本最早原意為肖像之意。

萬鏡寫真館拍攝場景,還原日治時期寫真館原貌。 圖片提供/萬鏡寫真館

大正浪漫 一窺過往情懷

車水馬龍的台北市潮州街路口,白色外觀的萬鏡寫真館便坐落其中,似是一幀歷史舊照,定格了日治時期的沉靜流年。兩層樓的萬鏡寫真館,是李廣依據日式寫真館的原貌裝潢而成,不管是於大正亦或是昭和時期,木造兩層樓皆是當時最符合經濟效益的建築方式。

位於台北市大安區潮州街口的白色建築,正是萬鏡寫真館。 圖片提供/萬鏡寫真館

踏入建築物內部,陳舊時光的復古情懷,瀰漫在華美、細緻的空間中。一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玻璃櫥窗中擺滿底片相機與底片的收銀櫃檯,往內部探去,看見的是以理髮廳為裝潢的的背景。李廣表示,早期日式寫真館一樓通常是接待處所、暗房以及攝影師的居住空間,在後期才有專門梳妝的場所進駐。而為了避免梳妝台太過於單調,李廣將其改造為理髮廳的樣貌,大大增添了趣味。二樓則是寫真館的靈魂 — — 攝影棚的所在區域。日本在出現寫真館的早期,由於電燈尚未普及,對於燈光的需求,仰賴屋內的採光效果,因此通常會在屋頂裝置窗戶、側面擺放大片的落地窗。

一樓的接待大廳還原舊寫真館的樣貌。櫃子上的人偶,雙手舉著底片,讓萬鏡寫真館增添了趣味與活力。 攝影/許芷瑄
萬鏡寫真館內裝潢,大量運用窗戶,增加自然光的照射。 攝影/許芷瑄

仔細探究萬鏡寫真館的屋內裝潢,花紋壁紙、門與窗的彩繪玻璃,摻雜著誇張而繁複的巴洛克風格裝飾,是大正時期的鮮明特色,也是李廣深愛與著迷的日本年代。回顧這個日本最輝煌、也正好是日本統治台灣的歲月,在打贏中國與俄羅斯後,國內一片欣欣向榮,在終於躋身成為強國的氛圍下,開始大量使用樂觀、華麗而鋪張的裝飾,大正浪漫應時而生。

大正時期最具代表的彩繪玻璃,這扇門是李廣引以為傲的收藏品。圖片提供/萬鏡寫真館

數位相機底片相機

對於現代人來說,在數位相機如此發達的時代,相片隨手可得,並且可以經過快速連拍進而選取自己滿意的一張照片,然而萬鏡寫真館的經營理念卻與這樣的潮流背道而馳,其堅持僅以三張精修的照片最終呈現在客人面前。李廣談到,其實大多數從小與科技產品為伍的年輕人較能接受老式相館的拍攝理念,反而長輩對於相片張數有著不同的想法。他認為,萬鏡寫真館所要做的是維持老式相館的方式。

除了讓來往的客人感受日治時期寫真館的文化風情,不同於大多數人對於現今坊間的相館印象僅是拍攝證件或是學士服照片,李廣希望透過他的寫真館,讓更多人了解從前拍攝一張照片是多麼謹慎而珍貴的事情,從開始的準備工作至最後作品的呈現都是細緻而講究的,這樣的精神,是希望讓人們懂得珍惜每一個當下。李廣的寫真館平常主要拍攝婚禮、全家福、和服與紀念肖像寫真,並提供場地出租,給予想要體驗與參觀的民眾自行前往。

既然萬鏡寫真館是老式相館,那麼應該都是用底片相機囉?近年,數位相機大量興起,許多廠牌的底片相繼停產,越來越多的攝影師開始提倡所謂的「底片情懷」,因為無法瞬間看見成品,攝影師們時常抱持著「既緊張又怕受傷害」的期待,讓他們更懂得把握每一刻,格外珍惜每一次光與影的交錯。然而,李廣並不全然以底片為尊,「數位相機有他的好,可以做到更為精緻的畫面處理,也能夠做到完善的後製。」

底片固然是懷舊的精神,但是追求每個成品完善的李廣,平日仍以數位相機為主,並在每個月舉辦拍立得寫真活動,提供寫真館內部場地,讓民眾自由挑選場景,同時邀請業界知名的攝影師,以底片相機為民眾拍攝,讓更多人能夠體驗底片拍攝的樂趣,以及不定期舉辦有著許多二手相機與相關配件的「古寫真市」。值得一提的是,近期萬鏡寫真館舉辦帳棚相機體驗,讓大眾能夠親身感受十九世紀歐洲使用的古攝影術。系列活動除了讓台灣人民能夠認識萬鏡寫真館外,更推廣底片的使用以及這項逐漸消失的傳統攝影方式。

對於寫真館來說,包覆照片的相紙卡,是象徵寫真館品味與氣質的重要副產品。此為萬鏡寫真館的獨具特色的相紙卡。 圖片/萬鏡寫真館

純粹簡單的攝影熱情

「我的目標不是賺大錢 — — 如果要賺錢的話,找個地方,提供幾件衣服讓客人體驗,那樣賺錢方式更快呀!」李廣守著自己的懷舊情懷,希望讓更多人知道,曾經拍攝一張照片是多麼重要的事情,也許正如澳洲攝影師皮特·亞當斯(Peter Adams)所說:「對於偉大的攝影作品,重要的是情深,而不是景深。」

影像抓住似水的流年,為我們可以回首摸不著的光陰,正如萬鏡寫真館,那幢佇立於喧囂城市中,卻靜謐如仕女的存在,讓人們能夠感受最美好的寫真舊時光。

散發著濃濃日式味道的和服寫真作品。 圖片/萬鏡寫真館

採訪側記

李廣對於攝影所抱持的哲學 — 對待每一張照片的謹慎與真誠,讓我們在這次的訪談過程中得到非常多感悟,關於攝影歷史的知識也進而增廣不少。日式、底片、舊時光,相信熱愛攝影與文化的人們,一定也會喜歡這裡!

延伸閱讀

賦予舊衣新生命 田野間的慢時尚哲學

八斗子的再看見 以攝影串聯人與土地的情感

《攝影之聲》 另類視角看世界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穿越時光的記憶 舊寫真館風華再現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