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蕉樂團 賣搖滾更賣香蕉

陳逸璇、謝德瑾  / 高雄市

「來舞台前面就可以拿免費的香蕉喔,但是不用錢的最貴啦!這個捐款式自由,我們會全部回饋給回歸音樂祭。」二O一七年夏天,在彰化回歸音樂祭初見台青蕉樂團,主唱宋銘祥(捲毛)在台上蹦蹦跳跳推銷香蕉的場景仍歷歷在目。那天大家都捐錢了,平均一根香蕉一百元,良心價。

故鄉的香蕉夢是玩樂團的初衷

台青蕉樂團貝斯手王具槍(左)、吉他手合沅(中)、鍵盤手兼團長老王(右)。攝影/陳逸璇

位在高雄山區的旗山,曾有「香蕉王國」美名,從日治時代就一直是台灣生產香蕉的重鎮。但在一九七〇年代後,以農養工的背景下,香蕉產業沒落,小景日漸蕭條、農業人口外移、城鄉差距漸大,往日風光只留不再。漸漸的,當地農民不僅不希望孩子務農,甚至對香蕉開始感到厭惡。

二〇〇八年,王繼維(老王)就讀於南投暨南大學,他意識到年輕人不願返鄉,身邊同學人人追求到台北或台中等都市工作,「以農養工政策之後,農業人口開始往都市移動,旗山則被貶到很低的地位,我們希望可以重新找回這個產業原本的價值,做一個產業再造。『吃香蕉吃到會怕啦』簡單來講是這樣。」老王半開玩笑地說,因此他以「台灣青年愛香蕉」作為號召,台青蕉正式成立,成員包括團長老王和弟弟王繼強(玩具槍)、高中同學宋銘祥(捲毛),以及從小的玩伴黃堂軒(蟲屎)與郭合沅。

最初的台青蕉,只是一個專攻行銷香蕉的團體,也還沒開始玩音樂,而台青蕉於耕耘在地產業一陣子後,計畫舉辦一個香蕉產業振興的成果展時,苦苦思索著究竟什麼樣的元素,才能讓人們直接感受到台青蕉的成果。由於以前參與的古蹟保護運動,都有人用音樂的方式在作呈現,正好大學時期的老王,就有在校園裡玩樂團,且有些成員從小就有接觸鋼琴或是單純喜歡聽音樂,繼而萌生組團念頭。吉他手合沅說:「那時候我還不會樂器,但因為對吉他有興趣,就決定搭車到高雄車站對面的樂器行學吉他,學了三個月後才組團,開始演出這樣。」

一群旗山在地青年,為了推廣家鄉旗山的香蕉產業,透過歌曲傳達對於土地的關懷、產業興衰的觀察以及實踐的熱情,結合音樂人及農民的角色發展出極具特色的樂團取向,吸引更多人關注在地青年的聲音。

二〇一〇:發行首張香蕉概念EP《香蕉他不肥》

二O一七年夏天,「台青蕉」樂團在彰化回歸音樂祭的演出現場。 攝影/謝德瑾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台青蕉發行首張EP,收錄「香蕉他不肥」、「他的故事」及「夙夜匪懈」三首歌,整張專輯詞曲皆由老王一手包辦。主打歌「香蕉他不肥」宣導的是香蕉好處及蕉價直落的心痛;「他的故事」寫出年輕人想留在家鄉發展、卻難以餬口,不得不往都市打拼的農村現象;「夙夜匪懈」描述日以繼夜照顧香蕉的農民,卻得不到政府援手的無奈。團長王繼維說,香蕉可減肥、治憂鬱,希望透過專輯推廣香蕉,並讓更多人了解蕉農心酸。而旗山老街上氣派的街屋,是日治時期當地因香蕉致富後,紛紛蓋起的「香蕉樓房」;在香蕉產業沒落後,人們開始對香蕉失望,香蕉和旗山的連結也就逐漸稀薄。

老王國中開始跟著父親從事社區活動,他們曾研發香蕉蛋糕、香蕉旅遊和香蕉植物染等附加產品,希望幫助旗山香蕉文化產業發展。「然而,居民甚至認為,香蕉早就不能代表旗山。」他感嘆得說。

在「香蕉他不肥」的歌詞裡,「老爺」是香蕉,意指五〇年代香蕉經濟風光的盛況,而金香蕉價格由盛極衰,「只賣這把一斤十二元」。歌曲也不忘提倡香蕉的營養價值,「沒人把它拿去當錢,卻把它拿來當減肥」、「當你連皮吞下,你感到全身快樂滋味」,道出蕉皮的營養。至於多次提及「香蕉不肥」,是一次次再度強調當年香蕉的榮景不再。而「他的故事」歌詞寫道:「……父母不要我和他們一樣走在田野間,穿著沒有未來的香蕉衫照顧蕉園。他們守護著家,卻不讓我有機會留下,告訴我,離鄉的月亮比較圓……」是因為寫歌時老王還就讀於南投的暨南大學、尚未回到旗山定居,身為遊子的他,歌詞中滿是鄉愁。

台青蕉以到各地演出的費用成立專款,並參與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利用這兩筆經費發行專輯。

《香蕉他不肥》整張專輯從包裝到內容設計,從青綠色封面到黃澄澄歌詞本,都傳遞濃厚香蕉風味,以香蕉概念為主軸。歌詞本中還附有旗山鎮地圖,並標記MV拍攝場景,順便推廣旗山風光。主打歌「香蕉他不肥」MV的拍攝,也因有感於在地年輕人和傳統香蕉產業脫節,特地結合學校青年,進入蕉園與蕉農互動,參與MV影像製作課程。

二〇一三:訴說你我周遭的生活故事《社區大小事》

「台青蕉」位在旗山老街的總部 。攝影/謝德瑾

上一張《香蕉他不肥》專輯發行時,老王表示,樂團仍會繼續創作,下張專輯可能會以社區大小事為主題,讓更多人認識旗山。

於是,一張以社區行動的搖滾專輯《社區大小事》,三年後就這樣呈現在眾人面前,志在訴說台青蕉於旗山社區營造的過程中發生的種種故事,音色響亮的刷絃、打點明確的鼓聲、直接雄厚的貝斯、鋼琴混合電子效果的伴奏,搖滾出擊他們和蕉農那卡西在公聽會為了古蹟保存的大聲抗議、和莫拉克風災的受災民眾一起重建家園,田邊與溪畔,老街與課堂,都可以聽到他們在社區推廣農村產業、呼喚公共意識的聲音。這些故事,正在悄悄的發展出全新的台灣搖滾音樂。

《社區大小事》專輯首波主打「一個瘋所在」,唱的是社會變遷、都市更新的過程中,每個古厝、老樹被拆除破壞的時刻。生存在這塊土地,我們要的不是一個只求發大財,卻有失格調的地方,而是一些顧及人道、接地與生活記憶的市鎮。「高樓經濟來/拆掉人家開路卡實在/窗子一半/兩邊開門一個瘋所在/開發標案趕緊駛/財團有利卡是賺/黑白不知勒/鴨霸出頭勒/一個瘋所在」台青蕉期望在哼唱中喚醒民眾,起身為自己的所在請命。

從《香蕉他不肥》到《社區大小事》,三年之間台青蕉並沒有鬆懈,反倒進行了更多事情。除了持續推動社區產業再造,他們也在二〇一一年推動風災後的關切工作,二〇一二年推動社區旅遊、農事體驗與工作假期。「我們的工作是社區營造,而音樂是我們營造社區重要的工具,在音樂面前,我們總是可以大方搖擺,暢談社區的總總,讓大家在一首歌裡,了解我們要講的故事。」這是團員的共識。

二〇一九:出道十年的全新專輯《種下青春》

「台青蕉」樂團的專輯。 攝影/謝德瑾

雖然身為搖滾樂團,「台青蕉」更被媒體關注、並為眾人所知的,卻建立在旗山和香蕉推廣,音樂本身反而較少被提及,不禁令人好奇,行銷香蕉的目的算是達成了,但樂團自己難道不覺得可惜嗎?談到這塊,「台青蕉」的團員們忍不住會心一笑。樂團至今出道正好十年,今年二月,他們在釋出全新專輯《種下青春》的同時,決定發展另一個策略 — — 不再只是分享議題,先唱歌,用音樂帶動不同的對話。

老王表示,上一張專輯《社區大小事》,主打的是搖滾曲風、刷重節奏。睽違五年發行的《種下青春》,則偏向鄉村風格,旋律甜美,洋溢滿滿的回憶和溫存,專輯裡的每首歌都富含不同的意旨和橋段,團員們從自身角度出發,闡述這十年在旗山的生活,關於種田、愛情、電影和老戲院,由許多面向揭示這些日子裡在旗山觀察到的人事物。「這張絕對是誠意滿滿的一張專輯,此番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心力在音樂編曲和呈現上,前陣子每天的生活都是白天工作,晚上再約出來做編曲和錄製的橋段,不好就一直重來。」團員們表示。

「……從現在,承擔土地的少年。從現在,實現進步機會。找到所在種下理想的人生,我會陪你,找到真心的可靠。」這是專輯的同名歌曲〈種下青春〉的歌詞。問起「種下青春」四字的來由,老王表態的是:「任何事物都要從種下以後才開始,如果沒有種下,你永遠也不知道後來會有什麼。」一如俗話所言:「要怎麼收穫,先要怎麼栽。」種下了,人們才開始有點肯定了,可能是好,也可能是不好,甚至在「種下」之後,我們才會確定,自己其實是或不是原先認定的某種人。無論好壞,至少我明瞭了,穩穩的掌握當下,就不怕沒有前頭。

採訪側記

在採訪的前一晚,不斷單曲重播台青蕉樂團的〈他的故事〉。訪談時提及這首歌,正好帶到台青蕉樂團成立的初衷「與自己土地的連結」,其實內心情感很是複雜,因為身在國際化時代,我們之中的很多來自小地方的年輕人,嚮往的未來所在已不只是台北或台中等國內大城,而是放眼全球,去到異國他鄉。如果真有那麼一天,即便生活在他方,希望我們也切勿忘路之遠近,忘卻自己從來自哪塊土地,因為倘若連原鄉都狠狠切割,才終將成為永遠的鄉愁。

延伸閱讀

拍謝少年 用台語創作人民的歌

老諾浮現 唱出中台灣的人權宣言

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想唱什麼就唱什麼 西尤島樂團唱出新態度

槍擊潑辣 為台灣議題發聲的獨立台式搖滾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台青蕉樂團 賣搖滾更賣香蕉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