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監獄人權 入監是懲罰更是矯治

維護監獄人權 入監是懲罰更是矯治 | 華視新聞

魏筱芸、陳姿妤  / 台北市

監所關注小組秘書長江雅筑自二〇一八年正式加入監所關注小組,社工出身的她,擅長從生活環境及家庭關係對人的影響去看受刑人面臨的問題,對她而言,監獄不只是隔離受刑人的一種手段,更應該是讓受刑人能順利回歸社會的重要樞紐,而生活環境與家庭關係更是讓受刑人順利回歸社會的兩大動力。

獄中人權如何保障? 參訪帶來的小組

監所關注小組自二〇一五年開始籌備,二〇一八年正式立案,其中成員大多源自於二〇一四年台灣人權促進會發起的監所參訪計畫,監所參訪計畫透過七所監所實地參訪、會後討論、正式論壇,對當時因酒駕、毒品犯人數眾多而帶來的監獄嚴重超收問題提出實質建議,然而監獄環境需要長期行動才能改善,因此參訪計畫的核心成員串連所有關切監所議題者,透過讀書會、講座、修法及資訊彙整方式,向收容人及其家屬提供協助,並向社會尋求共同對話的可能性。

【離開之後:收容人轉銜安置焦點座談】座談會。 圖片提供/監所關注小組

江雅筑二〇一八才開始參與監所關注小組,同時亦於台灣城鄉特色發展協會擔任專案社工師,她從一九九五年開始在中華民國紅心字會任職,擔任社會工作主任期間的工作內容是服務受刑人家庭,過程中曾接觸受刑人家屬長達十年,因此他發現修復家庭關係對受刑人是回歸社會很大的動力,然而受限於監所探視的程序,探視的次數或時間往往不如預期,容易造成受刑人與家庭的距離。

為改善受刑人與家庭關係,江雅筑想透過倡議的方式為受刑人爭取權利,也因此接觸了司改會,認識了監所關注小組的理事長陳惠敏,因長期站在第一線了解受刑人家庭的實務經驗,因此由陳惠敏邀請進入小組幫忙。

監所醫療資源缺乏 高齡化加劇問題

監所關注小組在二〇一九年參訪了六所監獄、一所少年輔育院,從中發現,醫療環境依舊是獄中一大問題,因監獄超收導致環境擁擠、潮濕、悶熱、衛生條件不佳,許多受刑人有皮膚科的需求,但承接監獄醫療計畫的院所皮膚科本來就人力不足,因此容易延誤就醫而造成受刑人與醫院間的糾紛,如桃園監獄皮膚科門診為一個月一次,雖然平時可以先向家醫科就診緩解就醫的急迫性,但用藥與皮膚專科仍有相當差異。

監所關注小組前往八德外役監參訪。 圖片提供/監所關注小組

而因高齡受刑人比例逐漸增高,監所也開始進行無障礙設施的改造,然而無障礙走道僅於部分區段設置,並未相連,因此還是有可能產生風險,先前就有一名年長的受刑人從樓梯上摔下來,因此行動產生問題,此時監獄的作法是在受刑人身邊配一名「同學」,意即有另一名受刑人會幫助高齡者行動,雖然監獄會讓負責照顧的同學上長照課程,但受刑人並不會因為多了這項工作有任何報酬。

「如果是你,你願意嗎?」江雅筑說,除了高齡者,她之前還協助過一名視障受刑人的家庭,因為導盲杖被視為有攻擊性的物品,不能攜帶進監獄,因此也是搭配一名同學更助她生活起居,不過對增加工作的受刑人不公平,對需要幫助的人也沒有保障。

監獄限制的是自由權 其他權力不應忽視

「所謂自由刑限制的只是你的人身自由,包括你的健康權、秘密通訊自由及選舉權等都不應被剝奪。」監所關注小組辦公室主任林可麗說,在監獄中的受刑人大多都是被判處自由刑,但為求管理方便,有太多權利都因此受到犧牲,如監所關注小組積極參與討論、協助推動的監獄行刑法二〇一九年十二月才剛三讀通過,其中便將秘密通訊自由還給受刑人,過往與律師往來信件都會被拆封閱讀,而現在僅會檢查是否挾帶違禁品。

此外,另一項監所關注小組正在追回的權利則是投票權,由於法律規定受刑人申請出監應有兩名工作人員陪同,因此實然上根本不可能有辦法讓所有人都可以投票,因此不在籍投票對受刑人而言可能是一個重獲投票權的機會,然而具體方案還需要再經過大量討論研擬,此外,林可麗也提到,之前在粉絲專業轉貼相關文章時,有一名監獄管理員在底下留言表示,受刑人的投票權有人關注,但他在外地監所上班卻也無法投票,因此林可麗認為如果不在籍投票能實施,也是保障投票權的一種方式。

監所社區營造 去標籤化從獄中開始

從自己的專業出發,江雅筑今年曾在全國社區營造會議上提出一個概念──更生人的去標籤化不能從出監才開始,如台東外役監即透過種植咖啡豆、開咖啡店形成新的觀光景點,而遊客與當地居民也能因此與收容人有互動,發現他們不如想像中的壞,「多數受刑人最終還是要回到這個社會上。」江雅筑說,所以不能讓受刑人與社會脫節,無論透過家庭的聯繫還是執行自己的公民權利又或者是學有真正實用的一技之長都是避免受刑人與社會脫節的方式。

江雅筑談監獄未來可能發展方向。 攝影/魏筱芸

台東外役監會讓受刑人學習如何種咖啡、泡咖啡,有受刑人立志出獄後要改頭換面、好好做人,因此申請到外役監學習一技之長,並從開咖啡店的過程中找到成就感,如果更生人能順利回歸社會,也能避免再犯的可能,保障受刑人權利的同時,也是在補足台灣社會安全網的漏洞,監所關注小組除了繼續關注監所相關法條的修正,接下來想著手的是台灣的法治教育,透過教育讓大眾更加認知監所有的不僅是懲罰的功用,更重要的應該是如何矯正。

採訪側記

追求監所人權保障可說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監所關注小組成員在面臨多數人不太認同時還能堅定自己的立場十分令人敬佩,畢竟監獄長久以來累積了太多問題,而且除了受刑人權利不被保障,監獄管理員同樣因為排班不良、流動率高、人手不足等問題所以承受極大生理及心理壓力,監獄需要的乾淨環境跟心理輔導很多都是由管理員一手包辦,根本做不來,然而沒有人願意在監所上多花一點錢,社會對監獄的看法大多是他們是做錯事的人,憑什麼要管他們死活,不過對我而言,監獄的存在更像彌補某些社會失能的部分,給被社會制度忽略或排除在外的族群一個重新來過的機會,抑是發現社會究竟有什麼問題的切入點。

延伸閱讀

游明德 空中監獄網服務更生人

基隆監獄 為受刑人消除犯罪圖騰

桃園監獄 「陶」冶受刑人的心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維護監獄人權 入監是懲罰更是矯治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