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晉瑋、邱郁薇、孫若翎 / 台北市
走進Lightbox攝影圖書室,映入眼簾的是琳瑯滿目的攝影書籍資料,從台灣本土攝影集到亞洲,甚至歐美地區的攝影資料都十分齊全。這裡是全台灣第一,且是目前唯一一間專門蒐集攝影相關資料及藏書的「攝影圖書室」。
尋找台灣攝影史料 萌生打造圖書室之念
曹良賓是一位攝影家,畢業於美國普拉特藝術學院,回台後除了研究台灣攝影史外,曾創作過探討台灣歷史脈絡作品:「想像之所」,蒐集台灣各地多沿用日本神社建築群改建、或就地重建的忠烈祠影像,透過影像光體的形式並置神社/忠烈祠的影像與文獻,藉此提供一個在歷史脈絡上的思考。現在,曹良賓是Lightbox攝影圖書室的創辦人,談起創辦源起,曹良賓表示,台灣有關攝影藝術的資料十分分散,他曾在一次負責編列台灣攝影史料時發現台灣攝影資源非常分散,跑了許多地方才勉強找到一些資料。「雖然我們有很棒的攝影歷史文化,卻沒有一個良好的整合及整理系統,因此那時我就有一個打造攝影圖書空間的念頭。」其實台灣攝影最初是從馬偕來台傳教時期開始,經歷了日治與民初時期,因為政權轉換,有著大量關注人與土地間的關係。
回顧民初時期的攝影家們,諸如被稱為「台灣攝影三劍客」的鄧南光、李鳴鵰及張才,至七〇年代的紀實攝影家王信、何經泰等,這些攝影家大多關注台灣這片土地上人與土地的連結,用鏡頭記錄下這片土地下的人們,照片中透露著滿滿的生命力。曹良賓表示,Lightbox創辦之初便持續彙整台灣民國攝影家的相關資料,包括:攝影集、出版刊物及古書修復,希望能夠讓民眾認識這段鮮為人知的台灣攝影史。
到了近二十年,台灣攝影有了許多新的面貌,當代攝影家開始將目光轉移至多元方向,攝影從原先強調運用其機械性、記錄真實的特性轉為將其當作創作的載體,結合各領域專業來做出作品。舉例來說:當代藝術家李浩以本身的物理背景,將量子力學的概念融入攝影,做出了《遞迴反饋》、攝影家侯怡亭結合了女性主義及台灣歷史研究,做出了《歷史刺繡人》。「我們可以看到台灣攝影在近年來更加豐富,許多深具特色的攝影家紛紛嶄露頭角,Lightbox也收集了這些當代攝影家的資料,讓民眾來參觀時能認識他們。」
而讓曹良賓下定決心創辦Lightbox是在二〇一五年時,他與一群好友共同舉辦了「Photo Talk」的活動,主要邀請一些攝影創作者一起來聊聊天、交換想法。沒想到舉辦這個活動的地點停止開放外借, 在找到新的場地前活動暫時停辦。結合想打造整合攝影資料的空間的想法,曹良賓就此確立了自己想要成立同時能夠網羅各式攝影資料,並且能夠舉辦一些藝文活動的空間的念頭。他聯繫了好友,同時也是現在Lightbox活動企劃執行與專案管理的魏蘭懿及負責實體館藏編目、整理的鄭允人一起成立了Lightbox攝影圖書室,期盼能夠為台灣想尋找攝影資料的民眾打造一個整合性的空間。
回顧歷史脈絡 打造零門檻空間
Lightbox於2016年成立,目前藏書四千餘本,舉辦過一百六十四場攝影相關活動,主要以蒐集攝影書籍,開放民眾免費入場閱讀為主、假日舉辦眾多攝影藝文講座為輔,並修復台灣攝影文史資料,為一個約三十坪的單層空間複合圖書空間。走進店內馬上可以看到分類整齊的書架,攝影資料依照地區、探討議題、書本種類分類,曹良賓說:「Lightbox提供民眾一個沒有壓力、毫無門檻的閱讀空間,讓不論是攝影創作者或是一般民眾都能進來查找、閱讀攝影資料。」
目前Lightbox採免費入場制,在藝文生態十分艱難的台灣,想要靠藝文產業賺錢非常困難,然而Lightbox卻選擇了免門票、免入場費的方式經營,主打「Free To All」讓所有民眾都能免費進來圖書室參觀。曹良賓表示,其實當初在做個決定十分艱難,但回歸攝影發明之初,一八三九年時達蓋爾成功研發了銀版攝影術,法國政府將這項技術當作禮物,送給了全世界。此外,一八四八年,波士頓公共圖書館成立,成為美國第一座公共圖書館。在圖書館麥金樓的正門上方,銘刻了「Free To All」三個大字,訴說著知識自由的理念。「我們因此確定了,這就是我們的核心理念,打造一個沒有門檻,歡迎任何人的圖書室,讓大家都能夠共享這些珍貴的資源。」因此,Lightbox攝影圖書室於二〇一六年正式成立。
營運一間圖書室絕非熱忱兩字能夠解決,現實面中依然存在著營運成本的問題。曹良賓表示,在二〇一六年,他們其實是虧損的。主要支出包括了書店的裝修與租金、團隊成員的薪水及其它雜支。收入的部分則是先前向文化部申請的文創產業圓夢計畫獎助、文化部視覺藝術計畫補助與國藝會藝文服務平台計畫補助以及來自各界企業朋友的書籍及資金贊助。
到了二〇一七年後資金狀況穩定許多,少了第一年的裝修費並多了更穩定的贊助及書籍販售收入,讓Lightbox繼續壯大實力。此外,他們也舉辦了許多活動,包括:邀請台灣攝影雜誌Voice of Photography的VOP之夜、續辦Photo Talk及各式藝術講座,Lightbox也從圖書室發展成為一個更加成熟的攝影資源中心。
整合多方資助 貫徹創立初衷
「圖書室發展至今,一路上我們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曹良賓說,當決定要成立Lightbox後,馬上得到了關注台灣藝文圈人士的援助,包括:目前擔任政治大學傳播學院院長,身兼藝評人的郭力昕、攝影家沈昭良、立委尤美女等人熱情捐贈大量珍貴的攝影書籍。曹良賓發現,「其實過去台灣攝影界欠缺的只是一個整合的系統,許多豐富的攝影資源都掌握在某些人手中,那些人並無私藏之意,只是少了一個合適的管道讓民眾能夠接觸到。Lightbox攝影圖書室扮演著關鍵中介人的角色,整合多方資源並展示給大眾,讓攝影文化能夠被更多人認識。
參訪圖書室民眾許先生表示,他很喜歡攝影,從前也為尋找攝影資料所煩惱,想看到其他攝影家的作品或相關資料只能從網路上或是海外購買昂貴的攝影書。自從有了Lightbox後想找攝影資料變得方便許多,「感謝LIghtbox能夠為台灣打造這樣的一個空間,受益良多。」
成為完整資源中心 發掘更多攝影資料
Lightbox在近幾年也邀請了眾多當代攝影家來演講,期盼能帶給民眾更多元的視角。包括二〇一七年舉辦的「PHOTO TALKS 29:李浩 x《遞迴反饋》」、二〇一七年的「Photobook Hour:姚瑞中 x 巨神連線」等。曹良賓說,這些講座從舉辦之初寥寥無幾的觀眾,到現在高朋滿座的人潮,我們可以看見Lightbox為公眾帶來的一些改變。「民眾願意花時間走進Lightbox了解攝影文化,並關注台灣攝影的議題,這是我十分欣慰的。」
「能夠讓Lightbox發展至今絕非一人所成。」曹良賓強調,一切都是靠著工作團隊全員的努力,讓Lightbox可以成長茁壯。未來除了繼續整理及蒐集更多的攝影資料,Lightbox希望能夠舉辦更多面向的活動,包括:攝影書博覽會、創作者聚會及邀請更多青年藝術家座談等,期盼未來Lightbox能夠使民眾更願意接觸攝影藝術,認識豐富的台灣攝影文化。
採訪側記:
自從Lightbox剛開幕時就已經默默關注這個組織,剛開始以募集全台有志人士一起捐出攝影資料打響名號,並建置了一份台灣攝影書書單。當時我正擔任藝廊專欄寫手,主要介紹攝影書籍,在尋找資料時這份名單幫了我很大的忙。隨後Lightbox推出了專題講座及分享會,我也多次參與相關活動。本次透過與主理人的對談,除了更能暸解Lightbox攝影圖書室的發展,也與主理人相談勝歡,聊了許多台灣攝影的議題,收穫良多。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曹良賓打造攝影圖書室 傳遞攝影知識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