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佳彤、葉欣昀/臺北市報導】你能想像你日常坐的椅子、使用的桌子可以用人的手做成原本十二分之一的袖珍模型嗎?「MR. BOX袖珍模型設計」創辦人黃風然和他的團隊透過他們的巧手,將人們的夢想和回憶微縮成十二分之一的模型,並以人情故事和熱愛臺灣這塊土地作為出發點,透過袖珍藝術保存臺灣不同年代的故事並傳給下一代。
創業初期的過程與瓶頸
MR. BOX位在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一條隱密的巷子內,即便處在鬧區,黃風然總能沈浸在自己的小小天地,創造出精緻的袖珍模型。復興商工美工科畢業的他,退伍後其實並未直接進入相關領域工作,而是賣了兩年的衣服。然而賣衣服的工作對黃風然來說並不是一個長久之計,一方面容易受年齡增長而淘汰,另一方面他也希望自己能運用所學。於是種種機緣下,他在二〇〇三年參加了袖珍博物館所舉辦的娃娃屋創作比賽,透過念書時打下的基礎,以「重型機車行」這件作品幸運地獲得了銀牌並順利進入該博物館工作。
當時黃風然在博物館裡負責袖珍藝術品的維護和保養,他對袖珍模型的熱情與日俱增,並且也想以這種技術來創作心目中有興趣的主題。而到了二〇一〇年,這樣的時機終於成熟了,那時黃風然即將步入婚姻,為了更長遠的規劃,他決定成立工作室MR. BOX,希望在推廣袖珍藝術的同時,也能繼續進行自己的創作。
工作室剛成立時,是透過教學的方式來推廣袖珍藝術。然而創業初期總會遇到困難,做了一、兩年之後,黃風然發現工作室面臨轉型的需求,因為開班授課的方式不僅收入不穩定,等學生來上課的模式也造成工作時間不固定,變得失去自己的生活,更沒辦法創作。因此後來工作室陸陸續續接了一些案子,透過客製化模型的方式讓工作室得以繼續營運,並透過部落格的宣傳分享,才漸漸在同行中有知名度,也有了能自由創作的時間。
追求手工質感 保存年代記憶
如同魔法師般,MR. BOX透過袖珍模型將人們的故事呈現在精緻的櫥窗裡,有的是年輕時未能實現的夢想,例如將沒有能力經營的咖啡廳轉化成精緻小巧的袖珍娃娃屋;有的是對舊家或故人的回憶,例如曾經有個業主希望MR.BOX做出已故妻子喜歡的雕花布穀鐘,藉此懷念與妻子的相處時光。而在各類型案子中,黃風然說他最期盼的是以人情故事或熱愛臺灣這塊土地作為出發點的主題,希望能藉由袖珍藝術保存臺灣不同年代的故事並傳給下一代。
他舉例曾經接到的味噌工廠的案子,近年來隨著觀光工廠興起,當時的委託人希望能夠透過袖珍模型,將工廠的品牌故事和歷史呈現給民眾。由於工廠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日據時代,只能以口述歷史的方式來重現,因此在製作味噌工廠場景的過程中,需要蒐集很多歷史資料考證,即便身處在現代,也能融入當時的環境,追尋歷史的足跡,這也是黃風然認為這份工作很有魅力的地方。另外,材料的部分也要費許多工夫,黃風然說,為了丈量日據時代的味噌桶的實際尺寸,當時甚至特地從日本訂製了一個作為參考。
除此之外,袖珍屋的每一個小配件皆為一筆一筆刻畫、反覆上色製造出來的,即便是小小的味噌桶一天也只能做四個,然而為了追求技術和美工上的質感,黃風然堅持手工製作,他感慨地說道:「美感的部分,我們還是得多幫業主規劃設想,因為他們跟我們訂購的其實不只是一個產品,而是一個夢想。」這也是黃風然感到很幸福與榮幸,以及他認為與其他同業很不一樣的地方。
融入本土意識 突破時空界線
在工作室成立初期,如同大多數創業者都會面臨的困境,黃風然也曾為了收入入不敷出而擔憂,但相信緣分的他後來認為只要努力且真誠地做下去,作品自然會被看見。而在接觸許多不同類型的案子後,黃風然也被每一件委託作品背後隱藏的故事所感動,進而對於自己的工作有了心態上的轉變 — — 比起個人的成就,他更在乎背後的意義。
現在因為疫情的關係,讓許多人對於無法出國遊玩而感到可惜,但對於黃風然來說,他認為臺灣就有很美的風景值得欣賞。MR.BOX團隊對於臺灣本土有高度的情懷,黃風然認為身為土生土長的台臺灣人,更應該去描繪出台灣當地的輪廓,例如MR.BOX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展示的臺灣傳統拆船業的袖珍屋。就連休息的時間,黃風然也不是去知名的觀光景點渡假,而是到鄉下農村去了解當地人的生活型態,這不僅是他的靈感來源,也是他認為很吸引人的地方。因此他們未來希望可以在臺灣每個縣市,可以至少有一件他們的作品,黃風然將作品視為他們的小孩,期望每個「小孩」都能延續臺灣本土的美好,讓更多人看到臺灣豐富的生命力。
未來,MR. BOX依然希望能多以被遺忘的台灣歷史從事創作,雖然過程不容易,但對他們來說,在做著小小的世界的同時,也可以為這塊努土地盡一份心力、記錄這個時代,是件很幸福的事情。「你會更知道我們的根,更愛這塊土地。所以我們就繼續做吧,繼續做我們小小的世界,繼續幫別人記錄他們的故事。」黃風然說道。
採訪側記
黃風然老師對作品細節的嚴謹要求,是對委託人的尊重,是對歷史記憶的珍視,以及對臺灣這片土地的熱愛。而且我們認為黃風然老師抱持的謙虛態度真的讓人感到敬佩,儘管MR.BOX的成就已十分成功了,但黃老師仍然一直抱持這樣崇高的態度,讓我們也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謙虛的重要。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