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葉冠吟台北2日電)紀錄片「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今天在台北電影節舉辦世界首映,電影記錄蘭陵劇坊40週年演員們在團長金士傑帶領下重演代表作,回憶劇場歲月與劃下句點的原因。
蘭陵劇坊成立於1980年,致力開拓屬於台灣的表演藝術形式,大多演出現代話劇,為台灣小劇場運動主要推手,直到1991年解散前,培養許多優秀的表演工作者,如資深劇場演員金士傑、優人神鼓創辦人劉若瑀、劇場工作者馬汀尼、金鐘視后楊麗音、如果兒童劇團創辦人趙自強、導演鄧安寧、金鐘男配角游安順等人。
紀錄片導演王耿瑜、監製林于竝、配樂李承宗、剪接葉慈毓(小豹)及演員金士傑、趙自強在映前共同受訪。
趙自強回憶,當年還是大學生的他,根本不知道蘭陵劇坊是什麼,恰好在報紙上得知劇坊要培訓表演人才且全年免費,誤打誤撞參與竟改變他一輩子,做劇團直到現在。他打趣直呼,「我看到免費就參加,演出又有便當,年輕時候選擇事情不可不慎。」
不過蘭陵劇坊僅成立10年,解散那年趙自強才26歲,他坦言,當時本來已把劇團規劃入未來生活,沒想到一夕之間消失。沮喪的趙自強還醉醺醺地跑去公共電話打給金士傑,問他:「你把我帶到劇場,結果然後呢?」電話筒另一端只能回:「趕快回家,你喝多了。」
真正選擇結束劇坊的原因,身為蘭陵劇坊召集人的金士傑坦言:「沒錢了就結束了,我心中也走到該休息的位置。」他說,劇團人有種臭脾氣,跟通俗過不去,「通俗可以幫助自己活下來,但你的作品太紅,就發現作品裡面有些不喜歡的俗人味道,然後反反覆覆調整,經濟上會有點問題」。
金士傑直言,當時正好創作上覺得該休息,「再做就是重複自己,成為成功的商業劇場導演,不是我自己喜歡的人,知識上有飢渴,剛好有個台階,就下台一鞠躬」。他笑言這種「蘭陵臭味」的臭脾氣一直在他和團員身上。
雖然劇團解散,但所有人有默契地,每10年都會聚在一起重演一齣老戲。2018年,演員們齊聚一堂,重新創作1983年首演的「演員實驗教室」,結合劇場遊戲與演員生命經驗的集體創作;舊作重演,加入演員們40年的歲月歷練,添加了「時間」的主題。
金士傑笑說,「暖身、哀號、慘叫、老還真的很現實,歲月不饒人」,但也因此為戲添加許多老味,眾人能以更有趣的角度詮釋。在紀錄片「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裡,能看到這群演員一路走來對劇場的熱愛,也透過訪談回到進入劇場的初衷。
蘭陵劇坊團員之一、本片紀錄片導演王耿瑜更感性表示,「這部電影是時間的見證,獻給老友們的禮物。」(編輯:張雅淨)1120702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