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體驗者活進故事裡 黃心健以VR賦予相信的力量

讓體驗者活進故事裡  黃心健以VR賦予相信的力量 | 華視新聞
(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葉冠吟台北13日電)獲得坎城最佳虛擬實境(VR)敘事大獎的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長期耕耘台灣虛實整合創作,他認為VR最有趣之處在於賦予「相信的力量」,讓體驗者能「活進故事」裡,抽換位置以不同角度思考。

黃心健擁有許多經典作品,包含「沙中房間」、「登月」、「失身記」,上一部作品探討生命輪迴轉世的「輪迴」,更囊括坎城XR單元最佳VR敘事大獎、西南偏南虛擬影院競賽評審團首獎、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優選獎等世界VR創作大獎,創作成績有目共睹。

近年台灣VR作品在世界各地拚出優秀成績,黃心健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分享,新媒體創作非常需要與科技產品協搭,台灣地理面積不大,反而成為一大優勢,「台灣有很棒的創作者外,也是許多科技公司元件生產地,台灣的小,能讓跨界者做深度合作。」

他更打趣形容,在台北光華商場什麼樣的電子零組件都買得到,很快就能做創作,但在歐洲光是下訂單就得等好幾天才能獲得其中一個小零件。

黃心健認為,相比於影視產業是資本額極大的領域,台灣要與歐美日韓擁有雄厚資金支持的製作方競爭難度較高,有如「逆流而上」的戰爭。但VR只要有一組小團隊就可以把作品完成的很好,「VR最大的消耗成本,是創作者有新鮮的創意構想與媒材使用上的見解與經驗。」而他也會朝讓作品更精緻,更大規模的製作前進。

近期黃心健與法國音樂家尚恩米歇爾賈爾(Jean-Michel Jarre)合作推出新作「自監體」(The Eye and I)則呈現監視與監控的本質。

談及創作契機,黃心健表示,是受紀錄片「個資風暴:劍橋分析事件」(The Great Hac)影響,片中揭露數據科技公司「劍橋分析」如何用數據分析和行銷投放手法,企圖左右英國脫歐與美國大選的中間選民。抱著好奇心,他上網查詢這間公司的客戶名單,發現許多台灣單位都曾找他們服務,讓黃心健更關注數位監控議題。

近年許多外國研究指出,台灣是全球受境外假訊息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使黃心健決心花費3年打造「自監體」。全作完整版超過100分鐘,玩家透過VR穿戴裝置被送進中央監控式全景監控的「環形監獄」,體驗18間不同牢房,身歷其境感受人類社會「監視/被監視」的起源與發展脈絡。

從東西方宗教為勸人為善、創造出「人在做天在看」等超越人類的監控力量起,一路探索到為避免孩子在網路接觸到不該看事物的父母監控。

黃心健還特別在「自監體」裡安排一組設定,當玩家中途暫停遊戲時,會被轉移到一個監控室房間,發現自己在玩的過程都已被錄下,成為「被監控」的一環,「大家幾乎都會被嚇到,很像你在凝視深淵,而深淵也在凝視你。」

他笑說,這源自過去個人安裝防毒軟體的經驗,「有次無意間打開軟體,發現我過去所有動作打開或銷毀任何東西,都被鉅細靡遺的記錄下來,讓我滿震驚的,感受到當我們擁有數位網路與越多數位工具後,監控變得非常容易。」

黃心健認為,使用VR載體呈現的作品是讓玩家從過往感受「說故事」(Storytelling)模式,直接變成「活在故事」(Storyliving)裡的人,不再只是疏遠的觀賞者。

黃心健舉例西班牙曾有一組VR實驗,先請受試者與虛擬影像的已故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傾吐生活無法解決的問題,接下來,他將「角色互換」進入賈伯斯視角,看見自己剛剛訴苦的影像,「當他脫離身體,認為自己就是賈伯斯時,有8成能想到問題的解決方案。」

「VR這個媒介特性是賦予『相信的力量』,當人們能感受『我的手與腳不是原本的我』,就有機會超脫限制。人在言行中很容易給予自身侷限,認為不能這樣思考、行動,但當界線變得模糊薄弱時,就可能有突破、換位思考。」黃心健說,這也是他自2016年起積極投入虛實整合新媒體創作領域的感受,就像這次把玩家放入「監獄」,即希望藉此讓大家有機會站在不同視角,深入思考所謂的「監控」。(編輯:龍柏安)1121013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