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78%民眾認只要有助學生 教師應該額外付出

調查:78%民眾認只要有助學生 教師應該額外付出 | 華視新聞
(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7日電)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天公布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台灣教師的社會聲望位於高與中上層級,但對教師的要求也很高,78%民眾認為只要有助學生發展,即使要額外付出,教師也應該去做。

黃昆輝基金會於今年8月15日到10月1日間,以網路問卷的方式收集了5568份有效樣本,今天上午在台北公布「教師的社會聲望民意調查」結果。

調查顯示,台灣各級學校教師的社會聲望位於高與中上層級,擔任行政主管如校長或教育局長等,社會聲望也會越高,且65%受訪者會鼓勵子女當教師。

民眾認為影響教師社會聲望最重要的因素(複選)是敬業熱忱(57.9%),其次是學識涵養(56.4%)和社會貢獻(55.4%),薪資福利(24.2%)的影響則最小。但若問及提升教師工作熱忱的方法,多數民眾認為提高薪資福利(62.7%)是最重要的策略,高於提升尊師重道的風氣(60.3%)。

調查顯示,73.7%的受訪民眾滿意中小學教師素質,但仍有21.4%不滿意,可見仍有提升空間。73%民眾認為中小學教師應提升到碩士學位,78%民眾認為只要有助於學生的發展,即使要額外付出,老師也應該去做。

黃昆輝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表示,民眾期待教師是「經師」也是「人師」,除了教育專業,還要有彷彿神職人員的高度熱忱和奉獻精神。換句話說,沒有熱忱、教學冷冰冰、沒有耕耘教育的愛,就沒有影響力。

黃昆輝表示,台灣民眾期待教師要能協助學生探索自我、適性發展、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不論社會如何變遷,大家對教師的聲望與角色仍有高度共識。

基金會民調諮詢小組召集人郭生玉表示,教師社會聲望高,可說是歷久不衰,過去30多年沒有改變,社會仍有「尊師重道」的價值觀,吸引許多優秀人才投入教育工作。

郭生玉也提到,台灣民眾希望教育大幅改革,從過去的知識灌輸,走向啟發和引導的教育,才能應對未來的科技發展,知識記憶可交給電腦,人腦就留給思考和解決難題。

今天受邀出席記者會擔任評論人的中正大學教育所教授李奉儒指出,即便是身為教師的受訪者,也有76.7%認同只要有助學生發展,教師應額外付出。可見大多數教師都具備高度教育熱忱,並樂於奉獻犧牲。

李奉儒提到,將中小學教師提升到碩士學位是可行的政策方向,但同時須調整師資培育課程,導向研究取向的專業教育、紮實的專業知識及結合教學實務的課程,讓教師能面對不同的情境,使用不同的問題解決方法,來幫助學生成長。(編輯:陳政偉)1111217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