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廖禹揚首爾26日專電)能源危機衝擊全球經濟,發展新能源在減碳共識與化石能源價格波動下成為各國要務之一,韓國貿易協會(KITA)副會長鄭晚基指出,對先天能源資源匱乏的台灣、韓國而言,氫能可能成為能源危機下的新轉機。
「台灣跟韓國在能源上處境相似」,鄭晚基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台韓能源同樣倚賴化石燃料進口,發展再生能源環境都不算好,「台灣可能還比韓國好些,韓國山地多,風場也不好,經常面臨沒有風、無法發電的間歇性問題」。
「所以我認為氫能是台灣跟韓國都蠻值得發展的新能源」,鄭晚基說明,若具有太陽光電或風力發電建設技術,可以與中東、澳洲、智利、加拿大等地區或國家合作,「這些地方適合發展太陽光等再生能源,但現在因為缺乏電力設施等基礎,廢而不用的土地面積可觀」,可藉由協助當地建立再生能源設施,生產氫能後再運送至台灣或韓國使用,「使用綠氫就相當於使用再生能源」。
事實上,韓國政府在2019年就推出氫能經濟發展路徑圖,車廠、能源等企業也爭相投入氫能車、氫能電池、氫能電廠等相關技術與產品開發,進攻應用發展較快的歐美市場。
「但台灣好像還沒有像韓國一樣關注這個領域」,鄭晚基說,台韓都是尖端技術開發、製造強國,在氫能產業上定能找到許多合作方式,除電力設施、綠氫生產設備、電廠設施、各種氫能交通工具外,「氫能製鋼也是個發展方向」,他提到浦項鋼鐵(POSCO)已著手開發相關技術,若台灣鋼鐵業者有意投入,或許也能考慮戰略合作、技術共同開發的可能性。
台韓雙邊貿易額在疫情下持續成長,去年達到564億美元,較2021年成長約11%,鄭晚基對此表示很滿意,但指出雙邊貿易品項超過6成集中在半導體相關產品,「台韓都是半導體大國,在這部分增加貿易往來當然是好事,但也該努力擴大其他領域的交流」。
他特別點出在韓國整體出口占比達11.8%的消耗品項目中,對中國、日本等主要貿易夥伴都有7%、8%占比,對美國則高達22.4%,對台灣則只有3.2%,「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除食品、化妝品外,智慧家電、醫療用品、健康保健相關產品都是潛力品項。
台灣與韓國地理位置相近,商業上往來卻沒有其他鄰國來得熱絡,鄭晚基指出,大部分台灣與韓國企業對彼此都還抱持著過去的「競爭意識」,但他認為同樣具有以半導體等IT產業為主、缺乏能源等特性的台灣與韓國「比起競爭,更應該合作」,「現在要做的是努力去了解對方,了解後就會有往來,然後會更加深了解」。
繼2月在首爾舉辦台韓合作契機分享會後,KITA 5月也將帶團到台灣舉行商談會,「擴大人的交流、展覽的交流,這些都是更了解對方的方式」,鄭晚基多次強調見面交流的重要性:「見了面才能共同合作規劃。」(編輯:林憬屏)1120326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