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半導體盛會 蘇姿丰和米玉傑演講AI產業趨勢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田習如安特衛普21日專電)歐洲「半導體之光」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舉行年度科技論壇,邀請超微執行長蘇姿丰、台積電營運長米玉傑和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主講AI等產業趨勢,凸顯台灣人在半導體業界重要性。

今年是imec成立40週年,並在今明兩天在安特衛普舉行世界技術論壇(Imec Technology Forum,簡稱ITF World),並頒發年度創新獎給台裔美籍超微(AMD)執行長蘇姿丰。

蘇姿丰在演講中以AMD產品性能彰顯40年來半導體驚人的技術演進,從1984年AMD286處理器內含13萬4000個電晶體,到如今該公司最先進的伺服器處理器含900億個電晶體,再到其最新人工智慧(AI)處理器MI300更包含1530億個電晶體。

但她想強調的不只是電腦運算效能進步,還有背後的能源消耗問題。

因為驅動AI晶片運算需要好幾百萬瓦時的電力,AI時代的耗電量將拉出一條陡升曲線,蘇姿丰認為科技人有責任透過各種創新研發,包括晶片運算處理、晶片封裝或演算法,整個AI科技生態系應共同將耗電成長曲線拉得平緩一點。

超微在2020年訂下能源效率到2025年要增加30倍的目標,蘇姿丰表示從當前研發情況看來,能源效率目標應可在2026、2027年提高為100倍。她邀請在座科技界人士一起努力投入,使整個產業系統性提高能源效率。

身處台積電接班梯隊第一排,身高190公分的米玉傑站上這場歐洲科技界年度盛會的舞台特別令人矚目。雖然外媒踴躍邀約場邊採訪,但台積電在會前明言他不接受任何媒體訪談。

米玉傑演說同樣聚焦半導體技術演進和迎向AI機器學習的爆發性成長趨勢,此外,面對在歐洲有重要地位的汽車產業,他特別分析感應器等自駕車關鍵技術的發展,包括磁阻式隨機存取記憶體(MRAM)等車用晶片的高效能。

他表示,半導體是驅動全球經濟的啟動者,預計到2030年全球半導體營收將達1兆美元(約新台幣32.3兆元),其中高效能運算占40%,行動通訊占30%,機動車輛占15%,物聯網占10%。

在半導體驅動下,2030年全球電子產業營收將達3兆美元,更大範圍的資訊產業營收將達12兆美元,成為全球經濟產值屆時可達145兆美元的基礎。

米玉傑強調,包括台積電的晶圓代工模式,半導體的成就來自於產業互相合作,未來也將如此。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演說重點除了介紹鴻海研究院從半導體到量子電腦等領域的學術成果,也特別宣傳鴻海創新的電動車商業模式CDMS(Contract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ervice,委託設計與製造服務),想要改變傳統車廠從設計、生產到行銷、服務的「一條龍」主導模式。

他認為,在電動車產業面臨龐大價格壓力下,採用類似專業電子代工(EMS)模式將很有機會,「資通訊產業外包發生的事,也會在電動車產業外包發生」。(編輯:陳惠珍)1130522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