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 台北市
(中央社台北24日電)美國拜登政府本月祭出全面性出口管制,包含禁止美方人員在未經許可下,協助中國研發或生產先進晶片,限制美國技術的使用。壓力之下,中國部分企業出現美籍工程師出走,導致生產停擺。
美國商務部這個月對一系列晶片和晶片製造技術實施出口管制,這是美國迄今對中國科技產業的最大打擊。一般認為意在減緩中國的科技和軍事進步速度,其中包括特定先進晶片和晶片製造設備工具的銷售限制措施。
據經濟觀察報報導,這項讓措施更禁止美方人員在未經許可下,協助中國研發或生產先進晶片,限制美國技術的使用。這使中國半導體業者猝不及防,部分企業已出現美籍工程師出走的浪潮。
報導引述一家美國的半導體設備商相關人士表示,在出口管制條例生效一星期後,有些中國客戶出現了個別設備的停止轉作的情形。「產線上機台的保養通常是供應商在做,可是有些設備在美籍工程師撤出後,因缺乏零部件而面臨停轉,另一些設備則面臨沒有人會更換零件及校準。」
另美國出口管制法律專家王俁表示,由於違反新規的法律後果可能涉及美國行政乃至刑事處罰,因此跨國企業一般非常注重合規性,在新規缺乏細則的情況下,初期會更加謹慎地遵守。
王俁進一步指出,在新規的限制下,擁有美國國籍或綠卡的這些工程師必須要考慮自身的職涯規劃,更換工作或服務部門,繼續留在這些企業工作則可能面臨違規的風險,這會影響一部分半導體產業人士的職業選擇和規劃。
中國半導體業界人士觀察,過去20年,中國半導體人才有三波歸國浪潮,第一波發生在2000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前後,國務院頒布「關於印發鼓勵軟體產業和積體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中國半導體產業進入了真正的起步階段;第二波在2014年國家積體電路大基金成立,半導體人融資更方便了;第三波在科創板成立後,產業甚至有機會造就身價過億的企業家。
這名業界人士提到,這些海外回國創辦和支持半導體事業的人才,大部分是擁有美國國籍和美國綠卡的人。無論是成熟還是早期公司,他們往往是核心職務上的人物。
業界人士說,在當前壓力之下,中國企業可以選擇替換人才,例如向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半導體發展成熟的國家攬才。(編輯:吳柏緯/唐佩君)1111024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