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 台北市
(中央社台北29日電)英媒金融時報報導,中國疫情升溫之際,官方公布縮短隔離日數的優化防疫20條後,民眾擔心確診者增加導致醫療擠兌,紛紛自購呼吸機及氧氣機。分析認為這反映民眾對政府醫療體系沒有信心。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今天報導,有超過12間網路醫療設備公司表示,自從11日中國官方公布優化防疫20條,當中包括縮短入境者及密切接觸者的隔離日數後,有關檢測及治療COVID-19的醫療儀器的銷量急升。
杭州私募基金負責人黃先生(Michael Huang)告訴金融時報,指優化防疫20條公布後數小時,他花了人民幣4000元(約新台幣1.7萬元)購買了一部呼吸機,以及1000元購買一部氧氣機放在家中,給74歲的父親有需要時使用。
他說,醫院無可避免會因有大量病人而床位不足,如果父親患病被急診室拒診,他要確保父親在家中有合適治療。
南京工程師張先生(Jeffery Zhang)也花了9000元購買一部呼吸機及氧氣機,讓父母有需要時使用。
中國最大社群平台微信的數據顯示,優化防疫20條公布後,呼吸機、氧氣機和血氧儀的搜索量激增了約90倍。
總部位於重慶的西南證券(Southwest Securities)在上週一份報告中估計,如果中國放鬆清零防疫政策,多達1200萬個家庭可能需要購買呼吸機和氧氣機。
在這背景下,民眾越來越擔心對於拯救生命的醫療服務和設備的需求將會激增,尤其是在上海等大城市以外的地方。
報導表示,分析認為,當中國多地爆發疫情,民眾對醫療設備的私人需求增加,反映了對國家的醫療體系沒有信心。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全球衛生問題高級研究員黃嚴忠表示,大家普遍相信,如果中國最終政府放棄清零政策,醫院將會被攻陷。民眾想為最壞的情況做好準備。
全球風險諮詢機構Control Risks的專家吉爾霍姆(Andrew Gilholm)表示,在剛過去的週末中國多地出現社會抗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為首的政府缺乏「順利或可預見」的清零退場選擇。
吉爾霍姆表示,地方政府將祭出一些針對性的放寬措施,中央政府將繼續研究放鬆政策,但他們不會,也不能冒險被看到,突然放棄國家政策來回應民眾抗議帶來的壓力。
他說,任何失誤都可引發更多抗議。
報導指出,雖然Omicron病毒變異株引起的重症及死亡較之前的病毒株少,但中國有差不多1/3的60歲以上老人未完成接種3劑疫苗,所以Omicron病毒變異株對中國仍是個威脅。
不過,廣州中山大學的公共衛生學者陸家海認為,民眾不需擔心,接種加強劑有助老人在疫情中保持健康。
另有專家表示,當越來越多老人接種疫苗,中國的醫療體系能應付疫情。(編輯:陳沛冰/張淑伶)1111129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