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 香港
(中央社記者陳沛冰台北13日電)中國實施新10條後,香港跟進放寬防疫。專家劉銳紹表示,港府此前沒有接納香港專家意見放寬,現在是後知後覺,也反映港府由政治經濟到民生防疫,都要考慮中央決策的權威性。
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7日推行新10條大幅放寬防疫限制,形同放棄動態清零,當中包括除進入醫療機構等特殊場所外,其他場所取消掃描健康碼等,相關措施隨即引發香港部份防疫措施是否過嚴的爭議,包括進入餐廳等場所仍要掃描「安心出行」。
經過一個週末,香港政府今天公布放寬5項防控措施,包括取消掃描「安心出行」及撤銷對從海外及台灣抵港人士3天黃碼限制,若在機場核酸檢測呈陰性,便可自由進出場所。
據港媒報導,香港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今天中午在記者會表示,因應疫情發展,局方認為可以取消「安心出行」的追蹤功能。
對於早在9月已有專家建議取消掃描「安心出行」,盧寵茂回應稱,相關措施沒有一個最好的放寬時間,「你說太遲,也有人說太早。」
劉銳紹今天接受中央社電訪時表示,政府今天公布放寬的防疫措施,之前已有很多香港專家建議,「為何之前香港專家的建議都沒有被接納,現在卻說是回應疫情形勢轉變,是後知後覺」。
他說,不論官方如何解讀,客觀來看是港府在處理跨地事務上,都得考慮北京中央的政策權威性。
劉銳紹解釋,香港政策要緊貼北京中央的程度及範圍,已由政治性的政策,伸延至經濟性的政策,如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及北部都會區等,再擴展至民生議題及疫情防控,港府都要考慮到北京中央的具體政策及未來方向,要與北京中央的決策權威性掛鉤,「香港的政策會不會傷害到北京中央的政策權威性?」這也反映中國的官場文化進一步滲入香港。
劉銳紹又表示,香港放寬防疫是循序漸進,但目前中國一下子大幅鬆綁,很大機會引起社會大規模感染。而中港兩地需要恢復通關來促進經濟,中國的疫情會否因此對香港帶來影響,引發香港新一波的危機,以及在中國官方口徑轉為COVID-19形同季節性流感下,香港防守疫情上會否顧此失彼,值得關注。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接受中央社電訪時表示,港府今天公布的措施對海外旅客沒有吸引力,目前在機場及入境之後仍要進行核酸檢測,反觀很多國家半年前已完全取消這些對旅客入境構成的障礙。
他說,自己今年4月及11月底曾到泰國旅行,10月也曾到日本旅行,相關國家已沒有入境防疫限制,反而他返抵香港後曾在機場輪候半小時做核酸檢測,對旅客來說仍構成一定不便。
李兆波指出,港府目前放寬措施主要方便從海外回港的港人,以及想挽救餐飲業,相信對旅遊業幫助不大,而且海外旅客一般已安排了耶誕及新年外遊,香港錯失了這個黃金檔期。(編輯:楊昇儒)1111213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