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方染疫數據失靈 民間改以搜尋指數推算

中國官方染疫數據失靈  民間改以搜尋指數推算 | 華視新聞
(中央社)

中央社  / 中國

(中央社台北15日電)中國官方的COVID-19病例數據已徹底失真,民間改以「發熱」關鍵詞搜尋指數來分析,指多數城市此次的疫情起始點早在政府放寬措施前,並稱直到12月9日,全國已有2.4億人踏上群體感染道路。

「城市數據團」是一個數據類城市問題自媒體,2015年曾被上海官媒解放日報報導。本月10日,城市數據團發布分析文章「10億人的27天」,在沒有醫療數據的情況下用搜尋指數分析,結果與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的說法吻合,也就是在中國政府開始放寬防疫措施之前,境內感染病例就已經激增。

這篇文章說,早在10多年前,就有研究使用Google搜索指數來預測流感爆發情況,儘管會存在問題,但是在實況監測上一直做得很好。

文章先列出2022年以來香港、台灣、新加坡和日本的「發燒」搜索指數與當地每週病例之間的關係,顯示進入與疫情共存的階段後,「發燒」 搜索指數上升,基本上和當地的新增病例數同步,或者領先一週左右。

文章再以上海、長春和烏魯木齊今年的例子顯示, 「發燒」搜索指數與較大規模的Omicron病毒株疫情高度相關。在這幾次較為嚴重的疫情中,相關搜索指數也達到了基準水平的2倍左右。

然而,11月上旬之後,河北保定、石家莊和北京的相關指數,以驚人的速度突破了基準值的3倍、4倍甚至5倍,且完全沒有停止的跡象,文章說,「當地的實際情況到底如何,也就不難想象了」。

文章先定義其搜尋指數分析的作法,把上升趨勢出現的第一天定義為該城市邁向群體感染第一天。結果顯示,這一波疫情開始的時間比大家認為得更早,早在優化防疫20條發布的第一天,也就是11月11日,河北省石家莊市和邢台市就開始邁向群體感染,至今已經持續一個月,也沒能看到減緩的趨勢。

第二批進入群體感染的是甘肅蘭州、河南洛陽與河北保定,時間在11月17日到11月18日。

接下來的兩個星期,河北省全境幾乎都已經開始群體感染。河南省的群體感染也在快速進行。甘肅省在蘭州之後,臨夏、甘南兩個自治州也在11月下旬開始群體感染。

文章說,北京是全國首個進入群體感染的大城市,時間點是11月27日;接下來是重慶、武漢、昆明、成都等。截止到12月9日,全國已經有2.4億人已經踏上群體感染的道路。

由於這項分析是在確認出現群體感染7天之後向前回溯,若一個城市的感染是在12月2日之後開始,便沒有計入。所以文章另外列出已經出現感染明顯趨勢的13個城市,涵蓋上海與廣州在內,總人口約為1.16億人;也就是說,在上升趨勢不改變的情況下,到12月中旬,全中國可能已經有3.6億人口開始走上群體感染的道路。

即使數據驚人,但文章認為,中國應該在今年3月就放開嚴格的疫情管制。理由是,當時3劑疫苗大規模接種剛剛結束不久,大部分人都正有著最佳的保護力,「而不是在許多人已經一年沒有補種,中和抗體滴度大幅下降的現在」。

此外,冬季是心血管病和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節,醫療資源比春季更緊張。從3月到11月,也沒有再等到毒力更弱的Omicron變異株。

但在今年3月,中國選擇了繼續封城。城市數據團根據公開訊息整理計算,將每一個被封控過的地區按照封控的天數加總,去掉其中被封時間不足5天的人口,從今年的3月初到11月底的這段時間,「中國共有10億人曾經歷過封控,他們平均被封控了27天。」

同樣口徑的被封控人口數字,在2021年同期僅有2700萬人,是2022年的1/40。文章說,對過去成功政策的路徑依賴,讓中國在2022年錯過了最佳的開放時間,只能在更糟糕的時間點,調轉政策方向。

這篇文章在城市數據團的微信公眾號上已被刪除,但網路上還搜尋得到。

中國11月11日推出優化防疫20條後,各地陸續改變大規模核酸檢測的作法,12月7日提出的新10條形同放棄「動態清零」,14日國家衛健委宣布,許多無症狀感染者不再參加核酸檢測,無法準確掌握無症狀感染者的實際數量,14日起不再公布無症狀感染者數據。(編輯:張淑伶/吳柏緯)1111215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