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烏克蘭巴赫姆特1日綜合外電報導)俄烏在烏東城鎮巴赫姆特(Bakhmut)血戰數週,烏克蘭軍中牧師形容,前線烏軍官兵難抵長期消磨,出現士氣疲乏與諸多心理狀況。
法新社報導,26歲的烏軍軍中牧師庫申能科(Mark Kupchenenko)未與部隊同住,而是獨自住在巴赫姆特一座荒廢大宅。為能每天到前線探訪、帶給前線官兵心靈撫慰,他必須先保住自己,「所以我不能離他們太近」。
在飽經戰火摧殘的巴赫姆特,庫申能科的職責是維繫烏東前線最危險據點官兵「高昂士氣」,但據他所描述,實際情況與外界所想迥異。
● 前線官兵覺得自己只是人肉耗材
庫申能科表示,在巴赫姆特作戰的烏軍官兵有「難以置信的士氣疲乏」,出現各種心理狀況。在無止盡的戰爭消磨下,一些士兵出現自暴自棄,認為自己「不過就是人肉耗材,只能來送死」的想法。
他說:「這些官兵都沒輪換,以致他們一直在前線作戰沒法休息整補。他們想念親人,已很久沒跟家人見面了。」
庫申能科說,有些官兵已患上「恐慌症」,出現手抖、焦躁不安、沒法從事任務,其他在前線者心理狀況也很糟,「有被拋棄的感覺、覺得已被遺忘」。
之前庫申能科是監獄牧師,有時也為COVID-19患者與病童服務。他說如今在軍中「我禱告、傳達上帝意旨,也回答艱困條件下官兵所問的困難問題,很多官兵都需要慰藉。身為軍中牧師,我的角色就是不斷提醒他們為何而來、為誰而戰」。
俄軍與俄國「瓦格納」傭兵集團(Wagner group)6個多月的猛攻,俄烏雙方都傷亡慘重,巴赫姆特戰前本是一座約7萬人口的城鎮,如今城區大多被摧毀,平民幾已撤光。
自由歐洲電台(RFE)報導,美國國防部高層官員3週前表示,烏東頓巴斯(Donbas)戰況以巴赫姆特周邊最激烈,俄方有斬獲但城還在烏克蘭手上,「出於某種原因,我們持續看到俄國把這個區域列為作戰優先」。
巴赫姆特位於基輔東方約700公里、頓內茨克(Donetsk)州同名首府頓內茨克北方約80公里。俄國在烏東扶植親俄民兵打算控制頓內茨克後,巴赫姆特就是其中一處2014年初基輔揮師征剿親俄民兵時最早爆發戰事的地點。
烏克蘭政府軍2014年7月從親俄民兵手中奪回城鎮,將鎮名從阿特米夫斯克(Artemivsk)改成巴赫姆特,2016年以來重建大部分城區,成為頓巴斯地區一處重要的貿易與交通樞紐。
官員與軍事專家表示,巴赫姆特現猶如頓巴斯前線唯一俄軍猛攻的戰場,俄國若奪下當地除可打亂烏軍運補路線,也能敲開攻往克拉莫托斯克(Kramatorsk)與斯拉維揚斯克(Slovyansk)的大門;兩城不但規模較大、有更多工業與鐵路匯聚,斯拉維揚斯克更是烏軍在烏東的大本營。
● 巴赫姆特絞肉機 俄不奪城專削烏有生力量
烏克蘭與西方情報圈掌握的訊息顯示,之前在攻取馬立波(Mariupol)與北頓內茨克(Severodonetsk)扮演要角的瓦格納傭兵,是俄軍攻打巴赫姆特的矛頭之一,一路從巴赫姆特東側與東南側推進。
在波蘭的軍事觀察家穆席卡(Konrad Muzyka)說:「就我所知,俄國人只用步兵與火砲攻打巴赫姆特,沒動用戰車與裝甲車輛,也大多由瓦格納主攻而非俄軍正規部隊,關於這些我還沒有明確答案。」
過去幾週以來俄軍逐步逼近,據報拿下城東外圍一座傢俱工廠及一座生產窗戶的廠房,取得巴赫姆特外圍大部分要地,但俄軍與瓦格納傭兵進、出城內卻不奪城的打法,令西方專家不解。
華府智庫「華盛頓戰爭研究所」(ISW)在去年11月底的俄烏戰場報告裡說:「巴赫姆特6個月來血戰的代價,已遠超過俄軍奪城後所能取得的作戰利益。」
不過瓦格納傭兵集團創辦人兼老闆、富豪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11月底放出的訊息,是把巴赫穆特當作摧毀烏軍有生力量的戰略優先事項。
他在自己的社群媒體帳號發布聲明說:「我們的目標不在巴赫姆特這座城,而是消滅烏軍、削弱他們的作戰力量,這對其他戰線極其有利,這也是為何這邊的作戰被稱為巴赫姆特絞肉機;有鑑於此,我們無需做目標以外的事(奪城)。」
有軍事專家指出,烏軍在失去周邊戰術要地下為守住巴赫姆特孤城,幾週以來傷亡不輕,被迫從南部調動一些原本將用於反攻的兵力馳援巴赫姆特,不利掌握戰場主動權。(譯者:陳亦偉)1120102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