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業生產難 青年不願做黑手機器人又貴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2日電)去年中國19至24歲的勞動階層失業率近兩成,但仰仗勞力的製造業廠商卻陷入缺工荒,若生產線改機器人上手又所費不貲,中小製造業者陷入生產難窘境。

中國新聞周刊今天報導,農曆新春假期結束後,中國許多中小企業的招聘不如人意,一家戶外箱包製品企業的行政部經理袁永華說,他們工廠裡目前至少還有20%的人力缺口,尤缺25歲以下的年輕人。

他估計,從當地勞動市場的情況來看,25歲以下的年輕人比起去年少了20%。不同於70後(1970年代出生者)、80後,00後的勞工多半是獨生子女,靠父母幫襯,只要手裡有錢吃飯根本不願受約束,想辭職就辭。

相比外送、快遞等行業自由自在,現在的中國年輕人難忍進工廠得早晚打卡,還要開早會、晚會,以及上班時間不能外出。

加上傳統製造業噪音吵雜又污染的工作環境,年輕人被嬌養慣了更無法忍受,即使工資每月逾人民幣(下同)1萬元(約新台幣4萬4300元),他們也不動心。

由於陷入缺工荒,不少企業加速生產自動化與智慧化的進程,像是在五金成形的生產線環節,使用機器人的替代率最高。

但若干企業推廣機器人上手也有難處,即以生產防盜門為例,不像保溫杯等產品有固定的標準規格,每天得生產幾百個不同批次,每個批次裡還有各種型號,機器難以製造幾千種不同類型的門。

何況對於生產附加值低、數量有限的產品而言,智慧化的成本太高。袁永華表示,例如不過就是10幾塊的箱包,用機器生產不划算,很多企業不敢投入。

袁永華透露,若是外銷歐美且利潤高的產品,機器換人的收益也高,很多大企業已投入生產線智慧化,但對於中小企業,即使政府補貼,也難以轉型升級。

他說:「我們企業沖床崗位部分智能化了,但裝配還沒有智能化,不光投入大,而且可能還沒有人工效率高。」(編輯:曹宇帆/張淑伶)1120222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