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沙烏地伊朗早有意復交 習近平藉機塑形象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3日電)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日前在北京宣布復交,中國大力宣傳從中斡旋之功。紐時報導,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自塑「全球政治家」的形象達到新高度,但沙伊兩國早有意復交,中國只是利用了這一機會。

紐約時報今天以「中國促成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恢復外交背後,習近平的全球目標」為題發表的報導指出,中國從中斡旋沙烏地與伊朗恢復外交關係,意味著習近平追求的目標達到了新高度。在美中不斷升級的競爭中,習近平一直在尋求提升自己作為「全球政治家」的形象。

報導直指,習近平抓住美國在中東影響力減弱的機會,將「中國的領導力」作為「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的替代品,並展現給世界。

這篇報導指出,習近平提出的願景是「奪取美國手中的世界領導權」,支持多邊主義和「不干涉」。但中國定義的「不干涉」,是主張各國不應干涉他國內政,像是批評他國侵犯人權的行為,而沙烏地與伊朗協議恢復外交關係,反映的就是這個願景。

2022年12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沙烏地,讓世界注意到中國對這個美國長期盟友日益增加的影響力。2個月後,習近平在北京高規格歡迎伊朗總統萊希(Ebrahim Raisi)到訪,而作為被指控祕密製造核武國家的威權領導人,萊希在歐美國家的首都永遠不會受到這種歡迎。

報導指出,與以巴衝突相比,緩和沙烏地和伊朗的衝突並不是太大的挑戰。雖然中國與這兩國都保持著強大的經貿關係,但考慮到沙烏地和伊朗已經有恢復外交關係的動機,中國在促成協議上起的作用,可能並不像看上去的那麼關鍵。

華府研究機構史汀生中心(The Stimson Center)中國項目主任孫韻表示,「沙烏地和伊朗一直在討論恢復關係,已經討論了相當一段時間,所以這不是北京一夜之間促成的」。因此,不要過分誇大中國促成兩國復交協議的意義。

孫韻直指,「這不是中國將沙烏地與伊朗帶到了談判桌上,解決了他們的分歧」,「這是中國利用了這兩個國家希望改善關係的機會」。

孫韻認為,沙伊得以復交的最可能原因是各方利益匯集到了一起。處境艱難、遭到孤立的伊朗得以喘息;沙烏地則藉機向華盛頓傳遞「減少在中東地區的參與是有代價的」;習近平則在面對美國越來越大的壓力時,能宣揚自己作為「全球領導人」的威望。

報導指出,在COVID-19疫情閉關鎖國3年後,儘管美中關係進一步惡化,但習近平正迅速恢復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他已與數十位國家元首舉行了會面,還派出高級外交官去世界各地尋求影響力。(編輯:邱國強/周慧盈)1120313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