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達尼號觀光潛水器失聯 專家5年前就提安全隱憂

中央社

(中央社波士頓21日綜合外電報導)探索「鐵達尼號」殘骸的觀光潛水器18日失聯迄今,各界正全力搜救。實際上,多名專家早在2018年就對這艘潛水器提出安全隱憂,甚至有前員工因提出質疑而遭到開除。

路透社報導,這艘「泰坦號」(Titan)載有5人,預計潛水器內可用的氧氣量將於明天上午耗盡。

這艘長約6.7公尺的潛水器泰坦號(Titan)是由華盛頓州艾弗雷特(Everett)的海洋之門探險(OceanGate Expeditions)公司營運,18日下潛約1小時45分鐘後就與水面失聯。

根據海洋之門公司網站,這艘潛水器2018年12月首次下潛至4000公尺深的海底,並在2021年首度下潛到水深3800公尺處的鐵達尼號(Titanic)沉船所在地,開始提供探險活動,該公司今年原定將展開18次這類潛水活動。

不過,部分專家老早就對這艘潛水器的安全性提出憂慮,該公司前員工以及海洋科技學會(Marine Technology Society)成員都曾對泰坦號開發過程中的設計表示擔憂。

根據海洋之門前海洋營運總監洛克里奇(David Lochridge)與該公司間的訴訟文件,2018年1月18日仍在公司任職的洛克里奇將他撰寫的工程報告交給公司高層,這份報告對於泰坦號研發至關重要。洛克里奇對於泰坦號船體設計和能否承受海底巨大壓力的能力感到擔憂。

訴訟文件指出,該公司隔天便召開會議討論洛克里奇提出的疑慮。洛克里奇在會議結束時表示,他無法接受公司的設計決定,並稱在沒有進一步測試的情況下,不會授權任何載人航行,他隨後就被公司開除。

海洋之門同年6月至7月對洛克里奇提起訴訟,指控他和至少2個人討論機密資訊。洛克里奇則在8月反告前東家並否認對方提告內容,聲稱海洋之門之所以興訟,是為了阻止「吹哨者提出恐威脅到無辜乘客安全的品質控管問題及安全隱憂」。

對此,海洋之門並未做出回應,洛克里奇也透過律師表示不予置評。

海洋科技學會載人潛水器委員會主席科寧(Will Kohnen)2018年3月27日曾致函海洋之門創辦人兼執行長拉許(Stockton Rush),在信中表達他對泰坦號潛水器的廣泛擔憂。

科寧今天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他擔心的問題並不是任何單一的設計缺陷,而是海洋之門並未通過業界公認的潛水器設計、製造和測試認證流程。(譯者:張茗喧/核稿:陳昱婷)1120622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