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中關係冷卻 杜伊斯堡力拚擺脫「中國城」形象

中央社

(中央社德國杜伊斯堡6日綜合外電報導)德國西北部城市杜伊斯堡(Duisburg)因與中國關係緊密,一度自詡為德國的「中國城」,然而,地緣政治緊張導致兩國關係惡化後,這座城市如今急著改變形象。

法新社報導,坐落在德國工業地帶、經濟衰退已久的杜伊斯堡在2014年獲得一劑強心針: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造訪後,宣布當地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樞紐。

不久後,為數龐大的貨運列車不斷從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駛向地表第一大內陸河港杜伊斯堡,緊隨在後的還有一系列中國相關倡議。

然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緊張局勢升溫,德國境內愈來愈多人對太過仰賴專制政權一事表達憂慮,特別是中國。

儘管中國是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的最大貿易夥伴,柏林當局仍就北京人權紀錄以及對台灣的武力威脅等,對中採取更強硬的立場。

在人口50萬的杜伊斯堡,這股冷風很有感:當地與中國電信大廠華為的聯合計畫「智慧城市」已期滿失效;航運巨擘中國遠洋運輸(Cosco)也售出杜伊斯堡港一項計畫的持股。

杜伊斯堡也是唯一設有「中國事務專員」的德國城市。擔任此職的托貝爾(Markus Teuber)堅稱中國依舊是重要夥伴,但他也坦言現在的情況不若以往。

他在市政廳接受專訪時告訴法新社,「(習近平)來訪後出現了一股『中國熱』」,但如今「全球政治局勢改變,雖然變化速度不會那麼快,但一切都不可能再如3、4年前那般了」。

● 經濟領域的縮影

杜伊斯堡的轉變,堪稱北京和柏林緊張局勢加劇這段期間,廣泛經濟領域現況的縮影。

身為製造業強國的德國,在中國投入的投資金額,迄今仍是歐洲國家之冠。

根據獨立研究機構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的研究報告,光是福斯汽車(Volkswagen)、寶馬(BMW)、賓士(Mercedes-Benz)和化工龍頭巴斯夫集團(BASF)這4家德企,就占了2018至2021年間歐洲對中投資的1/3。

然而,今年第一季度中,德對中出口較去年同期暴跌了12%。大型企業受到的衝擊不小,福斯汽車和巴斯夫集團第一季在中國的銷售量都有下滑。

● 親中派堅稱開放往來 反對派咬定是一場錯誤

至於杜伊斯堡,儘管地緣政治氛圍惡化,杜伊斯堡與中國各大城市每週往來的貨運列車仍多達30列,這段陸運行程最多可比海運快上15天。

這個數字雖比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的每週60至70列要少,杜伊斯堡仍沒有關上大門的打算。托貝爾堅稱,當地仍對與中國的生意往來抱持開放態度,並指出,疫情過後,中國代表團近幾個月已再次開始來訪。

然而,反對派堅信,太過依賴中國是錯誤走向。

親商派自由民主黨(FDP)地方黨部副主席班能特羅(Sven Benentreu)表示,依賴中國「絕對」是個錯誤,「相關風險早在多年前就看得出來了」。(譯者:蔡佳敏/核稿:施施)1120706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