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反腐風暴 紀委解析:鄉鎮院長裁量權過大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3日電)中國掀起醫藥反腐風暴,截至目前全國至少已有176位醫院院長、書記被查;重慶市紀委書記解析,指體制不健全,導致鄉鎮衛生院長自由裁量權過大,產生以權謀私條件。

綜合陸媒報導,中國國家衛健委7月起與教育部、公安部等部門,展開為期一年的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以來,監管部門持續表達對醫療反腐的行動和決心,公開訊息顯示,不僅嚴查醫藥代表,醫院也開始查科室、查醫生。截至8月12日,今年全國至少已有176位醫院院長、書記被查。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曾披露一個案例,雲南某醫院以人民幣3520萬元(約新台幣1億5000萬元)買入一台要價格只約1500萬元的醫療器械,中間的回扣,居然被醫院院長吃掉1600萬元。醫療機構的關鍵人物成為本輪醫療反腐聚焦的重點。

另外,四川省資陽市人民醫院原黨委書記、院長劉學鵬被發現從商人處收受的「感謝費」現金放在家中,以20萬元為一捆藏在沙發底下外,也藏在衣櫃大衣及衣櫃頂部等。

澎湃新聞今天報導,近日,重慶市豐都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李源源在最新一期「中國紀檢監察」雜誌上解析鄉鎮衛生院長腐敗的成因。

文章稱,當前體制機制不健全、制度形同虛設、權力制衡不夠,也助長了由風變腐。例如,現有的藥品等採購制度不完善,導致鄉鎮衛生院長自由裁量權過大,客觀上提供了權力尋租、以權謀私的條件。

文章稱,鄉鎮衛生院長作為關鍵少數,也是不法經銷商「圍獵」的重點對象,從日常吃喝玩樂開始,到逢年過節收受紅包禮金,再到按銷售利潤提成非法收受財物,一步步墜入腐敗深淵。

其中一位院長的違紀違法行為持續了5年,另一名院長違紀違法行為更是長達10年,暴露出上級主管部門履行主體責任的缺位。

中國青年報12日評論,醫療反腐,無疑是最近一段時間關乎民生福祉和社會公平的大事。人民日報則指政府展開全領域治理,既是為了揪出醫蠹,更著眼於凈化醫療生態,為整個系統正名。這也提醒相關人員伸手必被捉,守住初心存敬畏,別等到「撞牆上了才知道拐」。(編輯:唐佩君/陳鎧妤)1120813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