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信心不足 歐洲消費者購買中國電動車意願低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9日電)中國的電動車企近來積極赴歐洲市場布局,然而成本上升與消費者的不信任所帶來的挑戰逐漸浮現。一份針對德國的市場調查顯示,在了解中國品牌的前提下,約只有1%的消費者選擇購買中國車。

中國的電動汽車製造商在中國國內銷售名列前茅,勝過大多數的外國製造商,如今已逐漸把眼光投向歐洲,挑戰當地市場。然而這個趨勢卻也使得歐洲的製造商惴惴不安。

據路透社報導引述汽車產業諮詢顧問公司Inovev的數據顯示,今年迄今為止在歐洲銷售的全新電動汽車中,有8%是中國品牌,高於去年的6%和2021年的4%;另一份安聯集團的研究顯示,2025年,至少還會11款中國製造的新型電動車將在歐洲上市。

報導引述跨國汽車製造商斯特蘭蒂斯集團(Stellantis)執行長塔瓦瑞斯(Carlos Tavares)形容「廉價的中國電動車將入侵歐洲」。

雖然中國品牌在歐洲的市占率逐步提升,且對歐洲車企造成影響,然而分析指出中國品牌正面臨多方面的挑戰,使得他們並不是一直站在市場競爭的頂端。其中之一是消費者信任,歐洲大多數潛在消費者不認可中國的品牌,因此在購車時,面對中國品牌會更加猶豫不決。

報導引述市場分析機構YouGov一份針對德國市場的調查指出,在接受調查的德國消費者中,知道中國電動車龍頭比亞迪的只有14%,聽過蔚來的則有17%,10%的人知道領克,只有8%的人認識小鵬。

這份調查也顯示,95%的消費者知道特斯拉,其中的10%消費者會考慮在下次買車時購買特斯拉的車款,但在了解中國品牌的消費者,只有1%,甚至更少的人會考慮購買中國車。

另一個挑戰來自額外成本不斷上升,拉高售價。

報導指出,由於物流費用、銷售稅、進口稅,以及滿足歐洲市場的認證要求都會增加額外的成本。此外,為配合歐洲市場的偏好,提供可供長途旅行的大容量電池,也會增加成本。因此,中國品牌很難在歐洲市場中維持與在中國國內一樣便宜的價格。(編輯:吳柏緯/呂佳蓉)1120819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