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以巴衝突使美國分心 中俄坐收漁利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尹俊傑紐約16日專電)華爾街日報報導,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伊斯蘭激進組織哈瑪斯之戰可能蔓延區域,也影響國際權力平衡。美歐在俄烏戰爭未平之際分散資源,中俄則與巴勒斯坦為伍,坐收漁翁之利。

報導寫道,中東重燃戰火的長期效應難料,首先取決於以色列能否達成殲滅哈瑪斯(Hamas)的目標。另一關鍵問題在於,以色列在區域內的外交關係及其西方支持者的國際地位,能否挺過加薩走廊(Gaza Strip)平民傷亡增加、在人口稠密地區發動巷戰的重大考驗。

哈瑪斯7日突襲以色列多個村鎮,至少1400人喪命,多數為手無寸鐵的平民。以色列隨後猛烈轟炸哈瑪斯控制的加薩走廊,至少275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以軍地面攻擊箭在弦上,加薩人道危機加劇。

報導指出,中國、俄羅斯及伊朗長期欲破壞有美國當靠山的國際體系,如今美國因中東戰火而分心,這些國家正把握機會,各有盤算。

前芬蘭總理史塔布(Alexander Stubb)說,這是世界秩序重新洗牌的一部分,「美國一留下權力真空,其他人必然會填補空缺」。

以巴衝突再起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奔走中東多國,美軍為加強嚇阻而將2個航空母艦打擊群派往地中海東部。報導說,華府藉此展現美國是以色列與關鍵阿拉伯國家不可或缺的夥伴,相關行動獲跨黨派支持,稍微沖淡近年日益強烈的孤立主義情緒。

與此同時,俄羅斯在烏克蘭作戰不順的壓力緩和,莫斯科還反過來指控西方國家政府是偽善之徒。

根據烏克蘭說法,去年俄軍包圍馬立波(Mariupol)多月期間殺害上萬平民。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卻拿以色列圍困加薩,和家鄉聖彼得堡在二戰時曾遭圍城的處境相比,言下之意,以色列無異於納粹分子。蒲亭與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曾關係熱絡,如今劃清界限,反映俄羅斯欲將自身定位為反抗西方「新殖民主義」的先鋒。

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說,任何把焦點從烏克蘭移走的衝突都有利於俄羅斯。以巴衝突愈久,俄羅斯就愈能加強對抗西方世界的論述,在對烏作戰的戰術與戰略上取勝。

中國也難得站在巴勒斯坦這方,與以色列的友好關係瀕臨瓦解。北京在新疆地區壓迫維吾爾族人時屢屢以反恐為名,卻在形容哈瑪斯襲擊時刻意避用「恐怖主義」詞語,令以色列大失所望。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13日在北京首度就以巴衝突表態時說,問題根源在於「巴勒斯坦人民遭受的歷史不公一直未能得到糾正」。

多名觀察家認為,中國正為未來可能因台灣與美國衝突預做準備,華府再度分心處理中東問題,北京將因此得利。

法國智庫策略研究基金會(FRS)研究員博達安(Antoine Bondaz)說,中國在意的是自身利益,對北京來說,最重要的是中美關係及中國如何能削弱美國實力與形象。中國的目標是成為開發中國家的替代選擇,將塑造和平形象,並試圖把美國描繪為不穩定因子。

今年3月,中國以促成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恢復外交關係宣揚在中東政壇的影響力。如今區域戰爭風險升高,美國以穿梭外交與軍事部署防止衝突擴大,中國則保持低姿態。

澳洲智庫伯斯美國亞洲中心(Perth USAsia Centre)執行長佛雷克(Gordon Flake)說,中國在中東地區把市場准入與投資當成主要籌碼,掌握經濟實力,但在當地還沒有硬實力,因此沒有人向中國尋求問題解決之道。(編輯:郭中翰)1121017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